成为天坛公园的常客,不仅是因为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更因为这座皇家园林离工作单位很近,步行十多分钟就到,因此,每天下班后经常去公园锻炼身体。去的次数多了,对公园的一草一木也就熟悉了。去的多了,慢慢就对天坛生出感情来。后来我有幸结识了东城区人大代表——天坛公园园长李高先生,巧合的是,李高与我同在东城人大天坛团,于是我有了更多了解天坛的机会。
呵护天坛,需要了解并守护好天坛深厚的文化
祭坛是国人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各种崇拜行为。对祖先和自然崇拜的重要性的认知,史书早有记载。《孙子兵法·计篇》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左传》更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即同样是“国之大事”,但把“祀”排在了“戎”的前边,我们祖先对于祭祀的重视可想而知。
我曾向李高代表请教天坛公园的前世今生。
谈到天坛公园,李代表如数家珍。“皇家祭祀用的是牛羊兔鹿猪,用这些动物来祭祀上天是很有讲究的。”李代表说,“祭祀一般在冬至举行,而用于祭祀的动物,牛是级别最高的。根据不同的祭祀规格,相应的动物会从全国各地挑选,比如祭天的牛犊要求纯色、浑身没有一根杂毛,而且恰好是刚刚长出如同蚕蛹般大小的犄角。”
“祭祀时会演奏音乐吗?”
“当然。”李代表答,“从祭天仪式开始时的演奏曲,到为庆贺祭典仪式圆满完成而演奏的乐曲,包括《燔柴迎帝神》《海宇生平日》《合欢曲》《太平令》《千秋词》等,其中,《燔柴迎帝神》全部演奏完就需要4个多小时。”
“当时是由谁来演奏这些祭祀曲呢?”
“当然是神乐署的乐师们了。”
神乐署位于天坛公园的西门附近,我转公园的时候经常从这个门口经过,但对于祭祀音乐和那里的乐师却不甚了解。
“天坛里的神乐署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这个神乐署就像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一样。”李代表饶有兴致地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当时神乐观的乐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担任。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年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神乐署不仅为天坛祭祀服务,如果地坛祭祀或者国子监有活动,他们也会出场表演。”
天坛公园除了祭祀文化外,还有古树文化。特别是在内坛,古树参天,其中有一颗柏树残缺的部分很像古钱币“战国铲”。在内坛里高大的植物多是柏树,而且柏树的种植都是横平竖直、讲究秩序的,这是庄严的祭天仪式要求。百年以上的古树树干上都挂了不同颜色的标牌,标明不同的树龄,最长的树龄有800年。标牌上还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就可了解这棵树的历史及养护情况。
“李代表,您知道吗?”天坛医院的巢仰云副院长在代表团审议的时候告诉李高代表,“去年冬天最冷的那一天,我和丁文理代表还在给天坛公园的古树浇水呢!天坛医院内就有20多棵挂牌的古树,我们医院虽然搬到丰台花乡了,但是在资产保全和移交之前,不能让一棵古树死在我们的手里呀!”真没想到在北京隆冬最寒冷的那一天,搬迁方和接收方的两位单位的负责人都去给古树浇水。
因此,倘若你在天坛公园内徜徉,除了瞻仰圜丘、回音壁等古建之外,还是有必要潜下心来和那些默默无闻的古树做些交流的,你可以轻轻抚摸她,感受她的温度,体味她的沧桑,甚至聆听她的窃窃私语。
呵护天坛,需要做好中轴线申遗“腾退”工作
如今,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既让李高代表感到自豪,同时也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天安门、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按照规划和整治方案,在完成对厂区和住户的全部腾退后,将利用这片空间,沿坛墙设置步行道,形成环形游览空间,同时修缮广利门,增加御路遗址展示,其余区域将按照历史研究成果恢复为绿地。”
李代表补充说,“天坛全域共有273公顷,目前天坛管理处实际管辖的有201公顷,其余72公顷仍待腾退、修缮和恢复。去年在天坛内坛与核心游览区还有19户住户未腾退,外坛还有43家单位、6000户住户未腾退。”
其中,天坛内坛与核心区的19户腾退难度很大,有一位83岁的大爷,从十几岁起就住天坛公园里,一住几十年,谈到腾退,老大爷直摇头,“我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只盼着有一天能把骨灰撒在天坛内。”老大爷的这番话,一来表明了铁定不走的决心,二来也表达了对天坛的深厚感情。
怎么办?李代表他们只好苦口婆心地跟老先生讲道理:“天坛不只是东城的天坛,也不只是北京的天坛,而是世界的天坛……”李代表还把大爷在山西、河北工作的子女找来,把大爷的老同事找来,通过打温情牌进行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老先生签了腾退协议。
“真没想到,腾退的事儿运作了半年,最后三天把腾退协议全签了!在中轴线申遗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低估了群众的觉悟,那些老住户多是天坛公园的老职工,虽然对天坛依依不舍,但是在自己走与不走这个问题上却是想得很明白!”李代表由衷地感到高兴。
实际上,李代表所承担的天坛公园内的老职工的住房腾退,只是围绕中轴线申遗在天坛内外整体腾退、迁移工作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其中天坛周边18栋简易楼腾退以及天坛医院、天坛口腔医院的整体迁移才是真正的重头戏、硬骨头。
天坛周边腾退项目包含简易楼65栋、平房75处,占地面积17.37公顷,涉及2659户、近9000人。自2015年天坛简易楼腾退启动以来至2018年3月,已有98%的居民签约腾退,这个数字背后饱含了街道、社区干部的心血。
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节目曾介绍了天坛街道的工作人员如何顶着烈日、面对居民的不理解,锲而不舍地入户做工作,而有一位居民对于腾退房屋抵触情绪极大,后经社区工作者、律师、心理专家的不懈努力,最终“向前一步”,与政府签订了腾退协议。这个故事很感人,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群众工作的艰辛,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温暖人心。
每一名炎黄子孙都应成为中华文明的呵护者和传承者
2019年的东城区人代会是很值得纪念的。我们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围绕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围绕天坛地区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围绕天坛公园作为世界文化遗存的完整性恢复,甚至围绕着天坛公园的一棵古树的保护,众多代表畅所欲言,就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孝敬自己年迈的老母亲一样。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把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李高代表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一直秉承坚持保护好遗产、管理好资源、弘扬好文化、服务好游客的理念,充分挖掘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让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以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在当代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其实,对于文物的保护,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检察机关亦责无旁贷。早在两年前,对于是否可以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这一探索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区委政法委曾组织区检察院、区文委、区住建委等部门,以及劳动人民文化宫、天坛公园管理处、中山公园管理处等产权单位,共同探讨文物腾退法律保护问题。
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签约选房的当天,应区政府的邀请,我们的检察官被安排在选房现场入口的显著位置,现场给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天坛公园内住户腾退前的入户调查现场,也有我们检察官的身影,他们在思考的问题是,一旦住户拒绝腾退如何启动民事公益诉讼。
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由少数职能部门和少数爱心人士来承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名炎黄子孙都应成为中华文明的呵护者和传承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续发展。
(作者系东城区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