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很有共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未来教育要更加重视对孩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的原理,本质上是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过程,它底层的支撑实际是数学模型。”在数学家方复全看来,尽管人工智能现在很火爆,但它只是基于人类已有知识进行蒸馏提取,无法真正替代人类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人工智能虽在技术上不断迭代,但在科学原理上没有迭代更新。”方复全说。
当人工智能可以直接给出数学答案时,数学该怎么学?方复全认为,要让学生理解解题的过程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以前刷题很少,主要是思考。”方复全说。
方复全认为,未来各行各业都会被人工智能改造,现在给孩子规划的道路未来不一定走得通。“科技迅猛发展,很难预见各行各业的变化,唯有把孩子培养成有很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人,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方复全说。
近日,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致力于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介绍,学校去年整合现有一流学科群的优势,揭牌成立了未来教师学院,着力培养首都基础教育急需的研究生层次优秀人才。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这个变革肯定要迎接,但是路怎么走,要认真谋划研究,不能拍脑袋决定。”方复全介绍,今年首都师范大学将整合数据科学、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新工科学科群,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教育,努力培养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