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 史健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市人大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本市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持续优化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冯录召同时指出,本市的健康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之处,比如,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是薄弱环节,医防协同防治关口前移不够,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相对缓慢,等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社会共治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地落实至关重要,冯录召表示。
要加速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强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动员,将健康素养提升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行动纳入政府“十五五”卫生健康工作规划,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共识与合力。
冯录召在调研中发现,本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相当一部分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基础性疾病,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我们应强化医防协同融合措施,实现多病共防共管。”要持续强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理念,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探索人工智能提升健康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健康技术鼓励专科医生、全科医生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开具健康生活方式处方、疫苗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等做法,为提升健康素养和开展干预探索更多经济有效的实施路径。
科学健身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体育部门与医院、社区等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智能社会治理典型应用场景的搭建、智慧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的探索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体医融合需求仍未满足。
针对这个问题,冯录召建议,要创新体医工融合模式,保障优质服务落地基层。比如,通过制定体医融合相关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体医融合服务中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数字化运动处方在企业、社区、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服务机构智慧化、标准化、惠民化、普及性地开展。
“建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广群众基础较好的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运动下基层服务,在本市开展试点工作,做好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为健康中国行动探索蕴含中华养生智慧的‘首都方案’。”冯录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