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理论与实践》会刊 > 202202-03期 > 目录

人大代表“家站”建设与作用发挥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2022-10-31 来源: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密云区人大常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家站”)建设,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实践举措,也是夯实人大工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多年来,北京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强化代表“家站”建设作为代表工作的着力点,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区、镇(街)、村(居)三级代表“家站”平台体系,将其作为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不断推动实践创新。
  一、代表“家站”建设在密云的实践与探索
  自2014年起,密云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代表广泛联系群众提供了制度化的工作平台。2022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密云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以落实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为重点,以推进“家站”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努力实现代表履职有规范、联系群众有平台、作用发挥有抓手、人大工作有作为的良好成效,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一是高起点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研究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在充分总结梳理原有人大代表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建设方向和工作原则,并推动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纳入区委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运行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工作品牌化的要求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全区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推进会,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现场指导,部署实施。各镇街(地区)人大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组织开展“家站”工作培训会,高效落实。全区形成了党委领导、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代表“家站”建设新局面。
  二是高标准建设。深入全区20个镇街(地区)的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开展调研指导,把握好代表“家站”工作规律,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新时代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制作“家站”工作手册、代表履职手册、代表登记册,设计制作20个代表之家和20个区级示范站文化墙。做到“五具备”具备固定场所、办公设备、工作制度、学习资料、履职档案;“四统一”统一标识信息、活动组织、制度要求、服务管理;“三上墙”上墙“家站”职责、公开代表信息、公示活动制度。强化平台功能,代表联络站每月安排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通过各站联动,实现代表活动全区覆盖;每个季度末代表之家开展学习宣传、研讨拟提议案建议、交流共同关注的问题等,提升代表依法履职能力;每年依托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开展述职,实现届内代表见面述职全覆盖。拓展履职途径,与市人大联动探索推进代表“家站”网站和手机端公众号建设,作为先行试点参与全市代表“家站”网上平台测试等工作。
  目前,我区已规范建设了20个代表之家和20个区级示范站,以此推动全区110个代表“家站”的全面规范化建设。
  三是高质量活动。将辖区内全国、市、区、镇四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以推进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化常态化为抓手,突出议题和实效。采取市区镇三级人大“出题”,各“家站”自选“设题”相结合的方式,以议题为牵引,突出《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执法检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北京市节水条例》立法征求意见;执法监督及法治政府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科学城东区科技创新;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实施及乡村传统风貌规划保护等重点议题开展活动。我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区20个代表之家开展活动70余次,90个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329次,人大代表参加活动5586余人次,联系选民12894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2件,较往年都有较大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激发了“家站”活力,提升了代表履职热情,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
  四是高水平保障。强化“七项保障措施”:列出计划表,指导各“家站”明确年内每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形式、议题和参加人员;确定专人负责,根据代表构成和履职能力,选取专人负责“家站”日常工作;强化活动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前,预先告知代表,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协助代表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做好意见反馈,对代表走访、联系选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分层分类处理,办结及时答复;夯实基础工作,“家站”活动、代表履职、征求意见建议及反馈等及时准确做好记录、整理和归档工作;保障经费落实,将“家站”建设、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促进工作交流,定期组织“家站”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升全区“家站”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代表“家站”建设的完善与提升
  近年来,各地人大结合实际都对代表“家站”建设和作用发挥进行了探索,以求实现对代表履职的推动、激励与提升作用,推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工作中还要找准着力点,提升工作实效,以形成各地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品牌和亮点。
  (一)突出政治属性,把“家站”做“强”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大代表要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原则,人大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工作部署到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家站”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如密云区代表“家站”活动在议题安排上,把政治学习和宣传作为“第一议题”,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家站”活动深化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的理解与贯彻执行,确保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到代表和群众中间,凝聚共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
  (二)强化法治属性,把“家站”做“专”
  在“家站”建设和作用的发挥上,依法履职是其应有的法治属性。一是有效发挥立法“前哨站”的作用,持续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利用好代表“家站”平台开展立法调研等工作,采取“万名代表下基层”工作机制,广泛征求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以法治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问题,如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立法调研中,代表积极参与就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保护基金设立、库区政策完善等提出建议,被市人大采纳,推动了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制度,以法制保障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二强化法治“推进站”的作用,咬合“法律的牙齿”,依托“家站”开展执法检查,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内的正确有效实施,代表定期参加家站活动,学习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通过“身边、路边、周边”三边检查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落实,如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1100余人参加检查,发放调查问卷5993份,征求意见建议190条,汇总农村地区小型电动三四轮车上路、城区电动车进楼、“飞线”充电等问题及相关建议提交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研究采纳,推进“条例”贯彻落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三是打造为民解忧的“暖心站”,针对群众通过代表“家站”反映出来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善于通过研提建议、督促办理等方式解决民生关注,在“家站”沟通情况、听取意见、及时推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大制度的优势,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人民民主就在身边;四是建设治理前沿的“舆情站”,对于一些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代表“家站”召开恳谈会、督办会,广泛邀请代表和群众参与,有组织地听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的汇报,通过“家站”的组织运行,最大化地凝聚起人民群众与党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的共识,良性互动地推进问题解决,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突出代表属性,把“家站”做“实”
  家站在不断完善运行中,要牢牢把握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理念,坚持“家站”常态化联系选民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开展走访群众、宣传群众活动。为进一步落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要求,今年密云区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北京市密云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制度》,探索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四倾听”活动(倾听实情、倾听民意、倾听建议、倾听需求),畅通联系路径、丰富内容形式、拓展反映渠道、回应代表关切,努力形成双向互动交流、共同推进工作的局面。下一步我们将探索依托“家站”开展代表的“四倾听”活动,以此夯实“四个机关”建设基础,更好地支持、保障和引导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以活动为牵引坚持“倾听民声”和“兴办实事”两手同抓,“说”与“干”、“帮”与“促”同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动力,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形成生动实践。
  (四)提升特色属性,把“家站”做“活”
  推进“家站”规范化建设与作用发挥,不能千篇一律,要着力在“生动和活力”上下功夫。在“家站”规范化建设中,密云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镇街(地区)人大和各“家站”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探索“基础+特色”的“家站”建设模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探索创新,在推动保水保生态、绿色发展、民主法治、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特色活动,努力形成“一家一精品、一站一品”,推动形成人大代表工作新时代品牌。如,鼓楼街道代表“家站”探索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的“站、网、格”联动机制,代表入站、入网、入格,并将代表联络站与29个社区的12345接诉即办工作室无缝对接,共享“接单派单”信息资源,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精准把握群众诉求和解决情况,对区职能部门“吹哨报到”和街道内部科室、社区“接诉即办”情况进行监督,抓实“最后一公里”,织就“基层一体化治理网络”。再如,河南寨镇代表“家站”探索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融合的“家、站、岗一体布局,五岗建功”工作机制,设立“人大代表先锋岗”,依托“家站”将岗位延伸至群众身边,设立到车间地头,定岗位、明职责、亮身份、有作为,同时将代表履职过程与参与村民民主日、村两委会会议、镇重要专题会议有机结合,使代表“岗位建功”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岗、民生民意收集岗、民主恳谈建议岗、基层治理监督岗、乡村振兴示范岗,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形成生动实践。
  三、代表“家站”建设与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纽带。各级党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提高对代表“家站”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强力推进。通过多方共促,使代表“家站”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之成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有效途径,成为人民通过法定渠道、方式、程序参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要平台,确保党委和各国家机关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等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为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一是在党政层面要通过代表“家站”作用发挥,服务于党的治国理政。地方党委要把人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通过出台人大工作意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情况汇报等形式,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支持和保障其依法行使职权。党委要主动经常地向人大交任务、加担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和人大代表的作用。通过代表“家站”作用的发挥,听取、吸纳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让党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对社情民意的掌握更及时、更真实、更全面,不断增强决策、监督与执行的民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完善考核督查制度,把党委领导人大工作、“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人大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对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形成推进人大工作的整体合力,推进多元治理主体的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在人大层面要以加强代表“家站”为切入点,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人大代表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人大工作,履行议事、监督等职责,要围绕执行代表职务着力,以防止活动“行政化”倾向。在基层治理体系中代表“家站”作用的发挥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完善中,其功能与其他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如接诉即办、人民信访等在部分功能上存在交集,代表“家站”工作易“钻”进行政化的误区。运行过程中,代表“家站”必须坚持“人大工作是主责主业”的定位,增强履职的针对性,提升代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立足自身职能,注重工作特点,用好“三个机制”、坚持“三个围绕”“抓好三个问题”开展“家站”活动,即万名代表下基层、三边检查、四倾听活动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常委会年度重点议题、围绕专委会和镇街(地区)重点工作;紧紧抓住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抓住人大代表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强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通过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接待选民、代表议政、民主恳谈等各项活动,为丰富活跃基层人大工作提供新抓手、新载体,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代表“家站”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各级人大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在代表层面要通过代表“家站”让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实现“零距离”接触。代表“家站”在不断完善运行中,要牢牢把握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理念,使工作更接地气。要坚持“督促落实”和“反映民意”相互衔接,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构成,与我国的政治制度相对应、相衔接,彼此之间相互嵌入、融合,形成一个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闭环,成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形式。实践证明,民意要修成正果,变成代表为民办实事,人大必须增强工作实效,保障民意落实进入快车道,也让人大代表为民履职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代表的热情和动力,形成民主制度的良性循环。将各级人大代表分别以选区为单位分配到各代表“家站”,增进了三级代表之间的联系,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要更加有效地把各级人大代表组织起来,完善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机制和内容形式,更多地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发挥联动实效。对一些带有全局性、关系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民意,应当做到上下级人大代表一起听取,同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从而得到准确信息和真实情况。只有加强人大代表上下联动,才能真正反映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使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决策落实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适用性。
  四是在工作层面要通过代表“家站”让代表闭会期间活动持续、深入、有效开展。加强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是依法保证代表在会议期间工作的重要实践,大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切实加强代表“家站”建设,保障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增强效果转化,对提升代表工作质效意义重大。代表“家站”可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活动,但不能搞一阵风,不能追求短期名声和效应。在代表联系选民上,对代表联系选民的职责、联系内容、联系方式、代表反映选民意见的处理程序等要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努力把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落到实处;代表活动上,围绕有计划、有议题、有活动内容、有履职效果的“四有”要求,健全代表活动制度,通过视察、调研、检查或评议等活动,形成有理有据的调研报告或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在激励约束上,要落实代表述职、评议等制度,把代表参与“家站”等活动情况作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完善人大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以评价结果为导向,推动“家站”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上,探索建立代表“家站”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所)互为依托的“双服务”模式,提高代表和群众参与政治文化生活的热情,同时鼓励“家站”结合实际,统筹配置资源,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驻站服务,也可以借鉴网格“红管家”、小巷管家等机制,充分吸纳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壮大基层人大服务队伍。
  五是在社会层面要通过代表“家站”使人民群众更能直接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要解决好在闭会期间人民群众不知道代表在哪里,不知道如何通过代表反映诉求,更无从对代表进行监督的问题。让代表“家站”成为联系群众之地、服务群众之地、群众解疑释惑之地,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意有人代表、民怨有人倾听、民生有人关注、民主就在身边,做到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人大工作和“家站”活动的宣传,不能简单地“我说你听”,单向传递,要把宣传主体的意志和受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双向交流互动,受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认知。工作中要善于通过代表“家站”活动挖掘人大故事和代表履职故事,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方力量的参与,打破“家站”宣传“势单力薄”的状况,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通过新媒体、“互联网+”的方式把全体人大代表组织起来,交流活动开展起来,展示成果发挥出来,提升代表“家站”作用发挥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生动讲述人大故事、代表故事、民主故事,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