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21年 第1号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1年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北京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燕红

大会主席团: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主要内容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大会审议的相关意见,审查了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关于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三件大事”,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计划主要指标顺利完成,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了中央“六稳”“六保”要求,紧扣“七有”“五性”需求,体现了新时期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认真回应了市十五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在大会前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2021年计划草案和报告。总的来看,2021年计划草案指标安排实事求是,任务措施明确,是积极稳妥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关于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计划执行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和疫情防控形势的不确定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重解决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两区”建设拉动经济升级、消费领域供需匹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和完成本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优势,以全球视野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谋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好服务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新科技的本地化应用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应用场景建设,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着力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增加在教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方面优质服务供给,营造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抓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政府投资的项目安排和投资进度,提高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项目中社会资本参与度。精准对接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制度供给,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突出主业,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加快制定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着力推动相关领域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城市管理的整体运行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立治理背街小巷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街道办事处条例,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紧密结合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实际,加快研究出台点状供地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北京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推动碳排放稳中有降。

  (三)紧扣“七有”“五性”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抓好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基本生活保障,高度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问题。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丰富教育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好学前和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短板问题。加快打造居家、社区、机构全链条协同的医养联合体,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聚焦失能失智失独和高龄等重点老年群体,建立符合本市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保障体系,突出监测预警,规范应急处置,实现有效防控。加强水、电、油、气、粮食等战略资源应急储备,提高城市运行服务保障能力。科学处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发展的关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21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进入决胜冲刺阶段,要保障场馆和基础设施全面就绪,加强设施设备测试检验,统筹好赛会服务保障和城市运行保障,做好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努力筹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