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成燕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9年7月4日至5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扩大)会议,听取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市财政局、统计局、税务局关于上半年市级预算、经济形势、税收情况的报告,对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9年上半年,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稳步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发展改革部门对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进行了逐项分解和落实,从进展情况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同时指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反映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谋划还需进一步加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和利润持续下滑,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有数量少质量,真正能落地的更少,消费领域供给不充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政策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还不适应,政策落地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食品类价格持续走高,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社会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供给与市民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等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高度关注中美经贸摩擦对北京的影响,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就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财经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战略意识,统筹谋划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识和统筹意识。积极应对全球化,数字化,金融化和人口老龄化挑战,科学调整首都经济结构,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的战略性和可持续性的研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夯实税基,不断提升财力,在服务中央、服务全国、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强化项目有效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把高精尖经济结构“10+3”产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着力把北京的研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产业化配套政策和项目落地上下更大功夫,出实招、见实效。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统筹腾退空间利用,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改进审批管理服务,“筑巢”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凤”和“留凤”,下大力气做好高精尖项目储备,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实施、竣工的全过程管理,加大政府资金管理力度,确保项目效益有效实现。大力支持服务业消费升级,深化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旅游等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挖掘文化消费,支持新零售新业态发展,增加高品质商品和高质量服务的市场供给。
三、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关注企业发展全过程的环境优化,注重补齐在获得信贷、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服务的短板,畅通政府联系企业的专门渠道,及时、主动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支持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考核、第三方评估,让政策的含金量变成企业发展的“推进剂”。进一步制定普惠性相关政策,完善更加公开公平透明的政策汇集发布机制,加强企业服务平台的统筹整合,让更多企业获得找得到、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有效宣传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策举措,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
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密切关注食品类价格走势,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好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好价格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便民商业设施建设,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突出空间保障和品质保障,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关注区域间、校际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丰富教育供给,跨越资源边界实现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以上意见和建议,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