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18年 第4号

关于“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18年7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聚焦‘一核一城 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办理情况。

  ―、议案办理基本情况2018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确定了“聚焦‘一核一城 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议案办理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机结合,严密组织,精心实施,扎实推进,确保议案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认真梳理议案内容

  经梳理,此项议案提出的建议主要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以人文社会科学宣传普及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科学规划编制为统领,加大“三个文化带”保护建设力度;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不断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为支撑,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其中,部分建议已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之中,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任务中逐条推进落实;其他前瞻性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进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二)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市政府将议案办理工作列人督查事项和绩效考核任务,建立议案办理协同机制。陈吉宁市长在第六次市政府常务会上亲自部署议案办理工作。主管 副市长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督办机制。作为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根据议案主要内容,结合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的分工部署、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和各部门职能,明确35家协办单位和6家牵头单位,形成主办单位、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在议案办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市人大,聚焦议案焦点,回应代表关切,集中开展7次实地专题调研,组织各区文化委员会、文化领域专家、牵头办理单位与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梳理专项调研中反映的问题,理清议案办理思路,推进议案办理工作。

  (三)狠抓工作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髙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一届市委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基础和新时代机遇,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立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下设“一办八组”,确立“一核一城 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坚持抓统筹、推项目、出政策、搭平台,建立工作机制,细化进度节点,明确责任分工,“一核一城 三带两区”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情况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既是传统华夏文明集中、传播之地,又是现代中华文化融汇、展示之所。我市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使命,奋力开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局面,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中心、代表先进文化生 产力的文化中心、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首要窗口的文化中心。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首都文明新风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首都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理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配合中宣部等单位筹备“硪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组织“理论家走基层”“周末社区大讲堂”“社科普及周”等活动,推出一批社科普及读物、主题文艺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通俗化。制定下发《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活动方案》,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共开展1-42万场宣讲,持续推出一批专栏专刊专题报道,在全市上下营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建立19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中心、宣传阐释中心、传播交流中心。

  坚持首都文明引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 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聚焦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抓好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达标和“五好”文明街巷创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乡情村史陈列室和农村精神文明宣传视屏建设。东城区等五个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城市更温暖,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以德育人,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树德树人,深人实施“一十百千工程”。扎实开展“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礼让斑马线”“共享单车文明停放”等主题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创办北京榜样、百姓宣讲、中国梦365个故事三大品牌,推进优良家风家训传承、家庭低碳减排、家庭志愿服务建设,全市向上尚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

  (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名城保护新格局。调整 充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形成市、区、街道三级有机联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管理机制。明确涵盖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个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按照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研究制定推进老城整体保护实施方案。

  加大保护力度,彰显首都历史文化新魅力。加强老城整体保护,确定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明清皇城等10个保护重点。做好景山寿皇殿建筑群文物修缮工作,推动景山、北海、社稷坛、太庙、天坛、先农坛庆成宫等文物腾退以及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物腾退疏解后保护。积极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修编《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纲要》,明确中轴线14处遗产点和连接遗产点历史道路的遗产构成要素,确定四个层次遗产保护区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推动著名学者、历史名人故居门牌标志工作。制定实施《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一批胡同微空间、屋顶花园、口袋公园、车库花园等公共空间在核心城区亮相。推进“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完成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一期、二期工程,再现“御苑一水乡一田园”的历史风貌。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考虑 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搬迁和公交车、私家车、人流量以及旅游路线的合理安排,恢复颐和园历史建筑规制的完整性。

  梳理文化资源,挖掘首都文化内涵。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思想内容、符号要素、传播形态等方面,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提炼和研究阐释。启动北京文化书系研究编纂工作。推进“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文物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相关工作,做好思亲舍和丽瞩楼两处腾退。统筹推进古建技艺传承工作,筑牢历史文物古建筑保护根基。多措并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构建 国家级、市级、区级组成的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居全国前列。

  (三)坚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加快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精髓和象征。传承保护好“三个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一件大事、好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责无旁贷,应当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批示,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着眼中长期,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修订《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治水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区域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目前,重要节点、重点区域项目有序推进。白浮泉遗址腾退工作方面,已完成龙山度假村产权移交,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设正积极推进。新八里桥建设项目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和立项手续。万寿寺整体保护有序推进,东路腾退工作搬迁协议签订进展顺利。通惠河(朝阳段)、坝河(包括亮马河)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实施,萧太后河朝阳段实现贯通,萧太后河源头广场、马家湾湿地公园等重要节点如期完工。通惠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沿岸文化公园。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剧院、图书馆项目正面向国内外开展建筑设计方案征集。

  积极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以保护长城遗址、修复长城生态为核心,逐步形成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框架,形成《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2035)》初稿和“一园五核多点,两屏八区百村”的整体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发展模式单一、资源整合不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建设投资缺乏整体规划的状况,构建首都北部长城文化带的新格局。制定完成《长城文化 带建设组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制定长城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加快长城本体文物的保护修缮,推进北京长城国家公园建设,实施“世园一冬奥一长城 沿线生态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西山永 定河文化带范围涵盖八个区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文化资源丰富,充分体现了古都北京人文情怀。

  去年8月份以来,我们积极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了“四岭三川,一区两脉多组团”的发展格局,明确了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涉及6大类74项重点任务。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我们将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与推动京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紧密结合起来,与永定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文化产业水平、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编制,统筹做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不断促进西山永定河区域转型发展,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近几年,在市人大监督指导下,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首都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1+3”政策文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及其运行机制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布指导性目录。建立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公共图书、文化活动、公益演出等三大配送体系。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覆盖全市,贯穿全年,年平均举办活动2万场次,覆盖3000万人次。“周末场演出计划”等公益演出每年超过一万场。构建覆盖城乡电影服务体系,2017年放映电影273万余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连续5 年举办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2017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补贴资金达5478.33万元。打造24小时书店。今年4月,全市首批24小时智能书店落户石景山区。开展“书香北京 北京阅读季”活动。出台《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实体书店(含商超网点)共1011家。我市居民人均纸书阅读量为10.97本,比全国人均量(全国为4.56)高出6.41本。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完善15分钟服务圈,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基层文化设施达到6815个,覆盖率超过98%,市区两级覆盖率达100%,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服务农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4295个,实现全覆盖,数字文化社区已达300个。每个社区(村)至少配备1名群众文化组织员,市级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竞争激烈。市人大代表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非常关心,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我们不断推动传统文化 产业业态转型升级,着力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加快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一方面,抓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现有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借鉴外省市和科技领域先进做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出台精准高效的扶持政策,相继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管理办法(试行)》和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不断优化文创产业营商环境。

  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制定全国首个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提出鼓励类业态44个、限制类业态58个、禁止类业态20个。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筹建“文创银行”。推动“文创板”建设,率先试点文化金融“投贷奖”联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国际交易中心,构建版权授权体系。打造影视基地,目前,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已累计拍摄制作影视作品2600余部。聚焦“创意设计”,高水准、高起点规划推进创意 设计特色小镇(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园区)建设。推动环球主题公园重点项目、文创产业基金园、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文化企业25.4万户,北京地区出版单位占全国四成,京产影片占全国的36%,动漫游戏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保持在14%的水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六)推动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资源禀赋条件优厚,文化内涵独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了首都文化繁荣发展,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

  激发首都文化资源活力。目前,我市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是全国人选最多的省市,也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共有备案登记博物馆179家,是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文化主体众多,共有文艺表演团体811家。演出市场活跃,近四年,全市每年演出约2.4万场,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2017年14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演出收入达到17.17亿元。同年,776家京外院团在京演出。

  增强首都文化创造力。发挥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创作基金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精神、首都水准 和北京特色的精品力作,昆曲《红楼梦》、评剧《母亲》先后荣获“文华大奖”。2017年,《战狼2》等8部作品获评“五个一工程奖”,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一带一路”主题晚会《千年之约》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殿堂级的演出”。

  提升首都文化影响力。高质量举办北京文博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戏曲文化周、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打造“阅读北京”“艺术北京”“动漫北京”等文化品牌。举办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地坛、龙潭湖、白云观和大观园庙会等,大力弘扬京味文化。积极加强X寸外文化交流合作,“欢乐春节”“北京之夜”等品牌文化活动在世界多地连续举办,引发中国文化热潮。举办台北之旅、京台文创展、京港洽谈会文创板块等专题活动,促进了两岸三地文化交流。

  三、下一步工作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虽然我们健全了体制机制,明确了总体框架,制定了各类规划,做了不少工作,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仍须持续用劲、久久为功,还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不断推进各项任务保质保量落实落地。一是进一步做好规划。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完成老城整体保护和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五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建立起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体系。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和文艺院团改革,积极创建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设立文化创新基金,研究文化体育娱乐扶持政策,推动文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市属媒体改革,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三是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在修缮保护方面,进一步创新重点区域文物腾退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在拓展利用方面,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老旧厂房的功能性流转 和创意性改造,打造融观光、展示、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结合代表所提前瞻性建议,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主要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关于健全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关于强化统筹协调、明确保护思路、解决工作方式单一的问题;“三个文化带”建设方面,关于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多样化投融资渠道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关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效能、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升央地文化资源整合效能、推进图书馆与实体书店融合发展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关于完善“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优化文创营商 环境、妥善解决老旧厂房改造落地难、加快应对 高端文化人才流失的问题,等等。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关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我们办好各项工作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 流的文化名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懈努力!

  以上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