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20年 第7号

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北京市文物局

市人大常委会:

  2019年5月29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的报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相关委员分组审议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发言,为本市继续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拓宽了思路、指明了道路。我们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京常审字〔2019〕2号),认真学习、研究,联合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提出了办理方案,并着重将各项意见逐一落实到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及市文物局的日常工作中来,尤其是积极纳入在编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将进一步在北京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四五”时期规划中突出强调。

  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以来中轴线工作进展

  2019年下半年至今,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特别是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帮助与指导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中轴线遗产价值与构成要素进一步稳定

  市文物局联合清华大学申遗文本编制团队,逐项分析、认真研究2018年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意见,针对历史街区、坛庙、水系等中轴线潜在遗产构成进行实地调研、沿革梳理、现状分析,结合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问题,经2019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审议讨论,并经国内专家会深入论证研判,已基本明确中轴线的遗产构成12处,将原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3处增加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后,合并为“天安门广场及相关历史建筑群”1处;综合判断永定门真实性问题,将永定门城楼作为历史地标而非古建筑列入中轴线遗产构成;将根据考古成果,新增永定门御道遗址等,进一步丰富历史道路及桥梁要素。

  同时,2019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明确了中轴线的突出价值为礼仪秩序,遗产类型为“建筑群”,符合世界遗产标准ⅲ、标准ⅳ和标准ⅵ。下一步将根据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进一步细化或扩充遗产名称、遗产子类型和遗产标准表述,完善《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

  (二)中轴线申遗时间及保护措施进一步明确

  经过2018年、2019年的努力,综合整治工作初现成效,国际学术研讨会增强信心,中轴线申遗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逐步提升,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适时提出加速申遗的意见。为此,市文物局联合中轴线申遗文本、保护规划编制团队,多方征求相关单位和遗产专家意见,综合评判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工作进度、国内环境与国际局势,本着既倾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提出了中轴线申遗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建议方案,已获市领导原则同意。计划集中奋战三年:在硬件方面,聚焦中轴线遗产点,腾退遗产内单位,整治遗产外环境,严控在途建设项目;在软件方面,明确申遗策略,完善申遗文本,出台规划、导则,积极推动保护条例立法,组建中轴线日常管理机构。力争赢得国家文物局的支持,竞争2024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为此,市文物局联合保护规划编制团队,对标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紧修编中轴线保护规划;同时,按照中轴线申遗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根据申遗成功“最小代价”原则,抓紧编制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修订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计划于年内配套出台,指导中轴线申遗各项筹备工作。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已基本完成,于2019年11月提交立项申请报告。按照市领导决策,市文物局一方面积极配合修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一方面继续开展中轴线立法补充调研,争取尽早通过立项,为中轴线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三)中轴线文物现状与遗产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各级领导与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年度目标,遗产保护状况和景观风貌均有明显改善,为国庆70周年庆典增彩添色,2019年10月18日蔡奇书记调研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文物腾退方面:央产文物皇史宬由市财政出资、东城区具体实施,其南院内23户住户已全部签约腾退;承租宏恩观西路的昌平区属企业北京标准件工业集团公司已完成两家承租户和两家合作企业的清退工作,主动腾退并将原承租房屋交予东城区看管;贤良祠已与中直管理局和全国妇联充分沟通,明确了将文物产权划转北京市的工作思路;天坛内五八二电台已对接新址需求,初步选定了符合条件的绿地;景山公园已通过司法诉讼、强制执行,完成观德殿内“滞留户”腾退。

  在文物修缮方面:天安门城楼作为国庆献礼工程,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维修工作;天坛泰元门、景山观德殿完成修缮;钟楼、鼓楼、永乐铜钟钟架、正阳桥疏渠记方碑完成安全检测。

  在展示利用方面: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依照历史规制复原,展演“亲耕祭先农”礼仪,再现春播秋收场景,配套布设“北京先农坛的耤田故事”展览;天坛公园于修葺一新的广利门与南内坛墙内恢复坛庙“树海”景观,新增开放面积近3.2公顷;景山寿皇殿历史文化展完成提升工作。

  在风貌整治方面: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工程顺利贯通,第一段打通了珠市口至天桥间约523米长的御道,第二段对腾退后的公交110路临时停车场延伸铺设了约90米长的御道并进行绿化,拆除永定门公园御道遗址上的玻璃罩并做清理,打造了中轴线南段遗产文化体验探访路线;建设了什刹海前海环湖绿道;整治了贯通现代酒店前门店外立面色彩;编制完成先农坛内坛环境整治方案、先农坛体育场东侧场馆整治方案。

  (四)中轴线内涵展示与文化传播进一步强化

  2019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后,国家文物局致函北京市政府,表示将与北京市共同推进中轴线研究、保护与申遗工作,提出四点意见,要求我市进一步夯实研究工作基础、加强中轴线整体保护、探索国际合作研究高效模式和营造中轴线申遗国际氛围,强调了社区居民参与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

  对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中轴线宣传普及活动,例如:我们拍摄制作中轴线宣传片,专业版已于2019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上播出,向与会中外专家全景展示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与历史变迁;公众版即将投放网络媒体;将优化形式继续制作2020年中轴线宣传片;专访学界泰斗,请权威专家讲述对中轴线的认知,制作短片佐证中轴线的遗产价值;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编辑中轴线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市井民俗研学手册;首都博物馆推出“读城——探秘中轴线”展览,全面解读中轴线的规划思想和历史文化。

  对外,积极筹办并参与世界遗产国际宣传活动,例如:连续两年举办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多次单独邀请权威遗产专家来京考察中轴线指导申遗工作;向国家文物局和教科文全委会申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福州)中轴线主题边会与展览;通过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申请“上游程序”,邀请权威遗产专家来京指导修编申遗文本;参与国际古迹遗址日“共享遗产”主题线上活动,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通过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平台,向国内外传播中轴线的遗产价值。

  二、中轴线申遗助推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年初,《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发布,其中的第三章“通过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赋予了中轴线保护与申遗工作带动老城乃至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市文物工作发展的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将中轴线申遗作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市领导关注下,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市文物局牵头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协同全市各相关单位,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中提出的八个方面意见,逐项分解落实,具体如下:

  (一)关于强化中轴线文物依法保护能力

  1.市文物局联合市司法局,已完成第一轮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与立项论证工作;今年将针对中轴线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对标中轴线保护规划等难点和重点问题继续开展立法调研;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该条例与中轴线立法的差异。

  2.《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负有主体责任,管理使用单位负有直接责任;文物保护单位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对未确权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核验,夯实文物安全责任;市文物局网站开设“普法专栏”,举办文物保护法治宣传巡展和文物保护普法宣讲,不断提高重点人群文物保护使命意识及依法保护文物的法治意识。

  3.突出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经市委编办批准,市文物局优化内部处室设置,设立“申遗处”,集中优势力量聚焦中轴线申遗;正在组建中轴线申遗工作核心专家组,建立例会、专题会制度,聘请权威专家及时跟进、指导中轴线申遗工作;加强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编制大运河遗产监测年报,计划开展中轴线遗产监测体系研究。

  4.理顺体制,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新增执法部门负责文物监察执法工作;会同应急、消防、宗教、公园等多部门开展文博单位消防联合执法检查,紧盯文物古建重点场所,坚决消除火灾事故隐患;高质量完成对国保单位的定期巡查和市保单位的重点抽查;东城区、西城区落实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日常巡查;及时处理举报、信访、督办和检查发现的涉嫌违法案件;在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中屡获佳绩;积极倡导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制度,引导公众爱护文物古迹。

  (二)关于提升中轴线文物整体保护水平

  1.市级层面,继续延续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引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牵头、各成员单位支持、区政府及遗产点管理使用单位实施的工作模式,有效保障了年度任务的落实;区级层面,东城区在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区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区住建委组织实施;西城区设中轴线申遗组,办公室设在区文旅局,由西城区6个重点街区指挥部组织实施;市区协同,有效保障了中轴线申遗保护任务的落实落细。各相关单位对中轴线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在开展中轴线沿线区域工作时会提前征求市文物局意见,并尽量做到以申遗要求为优先确定项目方案。

  2.培养文博人才、充实人员力量,市文物局一方面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招聘高学历人员,一方面选拔优秀业务人员参加国家文物局人才培养“金鼎工程”;同时,面向全市文博行业,两年内举办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及文物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地方标准、文物安全执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等培训班30余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今年计划开办文物建筑修缮技艺人才高级研修班,保障文物保护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

  3.研发文物安全无损检测技术,开展石质文物、木结构、砖石结构古建筑保护技术应用研究,强化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构建北京市文物保护标准化体系,规范文物修缮、保护等相关工程实施;对正阳门及箭楼、钟楼、鼓楼、天坛部分文物、先农坛部分文物开展三维扫描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古建筑数据库和知识图谱;采用数字建模方式复原中轴线上已消失的经典古建筑,如天桥、正阳门瓮城和地安门等。

  (三)关于健全中轴线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1.2019年5月底,经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了由6位市领导牵头的8个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专班,针对需高位统筹、多方协调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先农坛庆成宫、五八二电台、皇史宬、贤良祠、宏恩观腾退,中轴线南段步行环境提升及中轴线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逐项研究突破,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市文物局在开展中轴线立法调研中加强对中轴线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探索设立中轴线遗产保护长期的固定的管理机构。

  2.为建立与中央单位的高位协调机制,市文物局在市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向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争取支持设立首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并及时抓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做大做强的契机,与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协商并请示市领导同意,通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搭建适宜中轴线申遗的高层议事协调平台,加强中轴线申遗工作高位统筹,畅通与中央单位、军队的沟通渠道。在工作层面,市文物局与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

  (四)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1.计划通过中轴线立法鼓励并规范社会参与,对主动配合腾退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对履行文物修缮审批程序、按照文物修缮工程要求自筹资金修缮文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补助或政策优惠;按照《博物馆条例》相关规定,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依法享有税收优惠,由各博物馆制定本馆的捐赠奖励办法,如首都博物馆对捐赠人授予VIP待遇;计划推荐为中轴线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参与国家文物局“寻找最美文化遗产守护人”活动。

  2.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12月20日取得法人登记证书。该基金会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文化遗产申遗保护的公益基金会,也是目前北京唯一由市属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并由市国资监管部门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的基金会,原始基金为1000万元,筹集资金规模为1亿元,用于开展中轴线申遗、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活动,并将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轴线文物保护。同时,市区财政继续按照1    ∶1配套支持中轴线申遗保护重点任务。

  (五)关于做好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

  1.按照加速申遗要求和申遗成功“最小代价”“不求所有,但求民用、向社会开放”原则,在制定中轴线申遗路线图时重新梳理重点文物腾退项目,聚焦切实影响中轴线申遗的遗产点核心区内非文物建筑,要求腾退先农坛内坛、庆成宫、天神坛、地祇坛和占压坛路的先农坛体校东北部区域、太庙二道垣墙内西部区域、社稷坛内坛北部和东南角区域的非文物建筑,拆除后恢复历史格局;“正人先正己”,以市属单位用房腾退为重点和支点,整体改善中轴线遗产点保护状况。

  2.通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平台、“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渠道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与中直管理局、国管局及使用中轴线遗产点的中央单位建立联系,由上至下督促中国医学科学院提供先农坛庆成宫的房屋档案,推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另建新址后退出天坛外坛等。同时,中直管理局与北京市委进行高层对接,将统筹北京市政府机关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空置出的办公用房置换中央单位、军队使用的文物。

  3.中轴线文物腾退工作坚持保障住户权益,市、区住建委精选优质房源,针对住房困难、低保、残疾、重点疾病等有实际困难的被腾退对象,按照政策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补助,真正做到“工作有尺度、腾退有温度”,实现了中轴线已腾退项目在奖励期内均100%签约的良好社会效益。对于中轴线沿线区域,如钟鼓楼周边,优先开展申请式退租,配套相关保障政策,有效改善住户生活品质。同时,全市加快安置房建设,同步推进安置房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关于持续推进中轴线风貌整治

  1.中轴线申遗路线图遗产环境整治的重点,一是恢复遗产点的历史格局,重点对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的核心区域开展风貌整治;二是提升已腾退区域的环境品质,例如景山西部区域、天坛西门门区;三是打造中轴线御道景观,继续实施珠市口至天桥段中轴路二期工程,改善中轴线南段步行环境;四是针对钟鼓楼周边、地安门外大街、前门大街等重点区域,对严重影响中轴线风貌的建筑,如北海医院和原天意商城、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等实施拆除,对影响风貌的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逐步净化中轴线视廊景观。

  2.针对中轴线沿线区域在途建设项目,按照市领导调研指示要求,对标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管控建筑高度、体量、造型、色彩、功能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联合市文物局,通过“多规合一”平台,“两局办公会”和召开专家会等形式,按照双减双控要求,正在逐项研究审议中轴线沿线区域建设项目方案,确保在符合中轴线申遗要求的前提下,推动在途建设项目继续履行审批程序。

  (七)关于深入挖掘和传播中轴线文物价值

  1.开展中轴线相关专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中轴线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征集中轴线课题项目建议,联合市社科规划办列入年度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组织科研院校开展重点课题专项研究,例如系统梳理中轴线南段历史道路大事记,研究论证天安门广场区域历史沿革与思想内核;引导各遗产点布设或提升专题展览,如先农坛耤田、鼓楼、永定门等,以促进对遗产点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展示。

  2.开展中轴线遗产点文物建筑测绘工作;系统梳理中轴线相关图像资料及文献档案;撰写中轴线研究综述;研究论证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与世界遗产真实性的关系、正阳桥疏渠记碑原址情况及迁址沿革等;推动开展永定门御道、天桥、正阳桥、正阳门瓮城等中轴线历史遗存的考古工作,配合开展遗址展示方案研究,为中轴线遗产的真实性增加历史实证。

  3.滚动制作面向不同受众的中轴线宣传片;筹划摄制记录中轴线申遗历程的纪录片,投放国际、国内主流媒体;计划制作“我和我的中轴线”电视专题片+网络短视频,讲述中轴线的人文故事;联合北京广播电台“歌唱北京”创作中轴线主题歌曲;宣传国家大剧院围绕中轴线创作的“北京大合唱”;与快手等互联网公司,围绕中轴线创作网络微程序、小游戏等,丰富中轴线遗产价值的表现形式,增强普及度、趣味性、亲近感。

  (八)关于有效推动中轴线文物活化利用

  1.积极推动中轴线未开放文物及建筑,如永定门、正阳门箭楼、景山观德殿、鼓楼一层、钟楼一层空间在修缮、布展后向公众开放;按照《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要求,活化文物建筑利用方式,其中西城区采用公办民营、“管办分离”方式由政府免去房租,由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物开放案例为全国首创;万松老人塔、正乙祠戏楼、东方饭店初期建筑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中华圣公会“变身”模范书局,成为网红打卡地。

  2.积极推动中轴线遗产与旅游融合,正在编辑中轴线文化游典系列丛书,在中轴线南段“漫步北京”基础上继续打造中轴线文化旅游探访路线;梳理中轴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中轴线沿线老字号名录、中轴线沿线红色文化遗产名录等,对中轴线非遗代表性项目及其所依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实施区域整体性保护;建设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中心平台,鼓励与中轴线有关的“北京礼物”传统工艺产品升级换代。

  三、中轴线文物保护与申遗工作目标计划

  下一步,市文物局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部署下,继续牵头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按照中轴线申遗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继续加强中轴线遗产价值的研究、保护规划与整治计划的实施、立法与保护管理机构的探索;二是围绕中轴线核心遗产构成,加大文物腾退、环境整治和展示利用的工作力度;三是以中轴线申遗带动文物和名城保护水平的提升,同时用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来保证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加速推进。

  按照中轴线申遗时间表,距离中轴线基本具备申遗条件,迎接国际专家现场检查评估不到三年时间,除一些腾退和整治类的硬任务需要下大力气攻克外,恳请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及各位人大代表协助在以下三个方面助力中轴线保护与申遗工作。

  一是支持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尽早进入立项程序。在通过“上游程序”国际合作和权威专家工作小组会议基本稳定中轴线遗产构成与范围的基础上,在全面深入开展中轴线立法调研的条件下,对标修订后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至迟于2021年初进入中轴线立法立项程序,争取于2022年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遗申请前,完成立法,切实为中轴线申遗“加分”。

  二是指导筹建符合中轴线遗产特点的协调议事机构与保护管理机构。一方面积极建议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或者建立协调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广泛调研国内其他遗产地管理经验,创新中轴线遗产保护管理方式,着手研究、尽快确定负责中轴线申遗及申遗后日常管理的组织机构,以适应中轴线遗产构成复杂、整治内容庞杂的现实需求。

  三是呼吁社会各界凝聚共识,不遗余力支持中轴线保护与申遗。根据社会调查,中轴线的普及程度和社会影响力仍需加强,需要营造全民了解中轴线知识、热爱中轴线文物、支持中轴线申遗的“当地社区”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希望工作在不同岗位、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大代表都能携手协助宣传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助力市民群众自发自愿支持中轴线保护与申遗工作,让中轴线融入生活,让申遗成果普惠公众。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