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寇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报告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认真开展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开展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高级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研究制定《北京法院涉诉信访案件办理规定》《北京法院案件评查工作办法》等制度规范,建立责任法院自查、各法院交叉评查、市高级法院抽查、重大疑难申诉信访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研究等工作机制,将申诉信访案件全部纳入评查范围。近三年共组织评查申诉信访案件13953件,其中83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提交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评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案件1002件,占信访案件的7.2%。其中,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通过再审予以纠正的4件;延长审限、扣除审限不规范的284件;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文书表述不规范或者存在文字差错的111件;送达程序、庭审笔录、卷宗归档等存在瑕疵的603件。
全市法院认真抓好评查结果的运用,根据评查结果,分别采取依法纠正、整改提高、释法说理等措施,确保有访必查、有信必复、有疑必答、有错必纠、有责必追,切实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一是对评查发现原审判决存在审判质效问题的案件,认真做好整改提升工作。市高级法院党组将提质增效作为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每季度研究分析审判质效情况,今年以来每月召开由全市各法院院长参加的审判质效点评会商会,及时研究解决审判质效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评查发现的审判质量问题,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落实审委会制度、落实合议制度、加强院庭长监督管理、开展案件阅核等一系列审判监督管理制度文件,市高级法院党组每季度听取制度落实情况的汇报,努力确保各项审判制度得到严格落实。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院庭长阅核案件172580件,占结案总数的35.6%,经阅核案件的申诉申请再审率仅为0.08%。针对评查发现的违规延长扣除审限问题,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定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案件审限管理办法》,加强对延长扣除审限的日常管理监督,依托信息化系统强化对审判流程各个节点用时的监控,对延长扣除审限案件开展专项评查,近三年全市法院平均扣除审限天数逐年缩短,截至今年8月,审限内结案率83.90%,同比提高6.65个百分点,新收案件平均结案时间43天,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针对评查发现的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和文字差错问题,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定《关于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工作意见》《关于规范裁判文书写作加强释法说理促进服判息诉的工作指引》,明确各类案件裁判文书写作要求和说理标准,每年组织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激励法官不断提升裁判文书质量。针对送达程序不严格等程序性瑕疵,认真开展审务督察、司法巡查,组织开展司法作风专项督察,发布司法作风不严不实等专项问题督察通报34期,对评查认定存在问题的案件,全部移交督察部门落实责任,近三年来共对483人次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处理。
二是对评查发现申诉信访案件符合提起再审条件的,坚决依法提起再审。经评查发现原审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确有不当的,依法启动再审程序,三年来共对4件民商事信访案件依法再审改判,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一件离婚案件,原审对夫妻财产认定不清,再审依法予以纠正;一件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在生效判决作出后又提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新证据,再审根据新证据作出改判;一件合同纠纷案件,经评查发现一方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之间涉嫌虚假诉讼,再审查明虚假诉讼事实后依法撤销原审判决;一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审对赔偿责任的承担数额认定不准确,再审依法予以改判。
三是对评查认定原审处理没有问题,但当事人不理解不信服的,耐心细致做好释法说理和息诉罢访工作。对于经过认真评查,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审判程序、司法作风等方面确无差错和问题的申诉信访案件,认真做好释法说理、答疑解惑、疏导情绪等工作,努力让申诉信访群众事心双解。市高级法院建立院庭长信访接待、领导包案等制度机制,三年来市高级法院院领导包案化解“钉子案”“骨头案”321件,全市法院院庭长接待信访人48356人次。组织开展信访听证,推动11件重复信访案件实质解决。发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作用,答复群众释法说理需求5000余次。引入律师、法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申诉信访案件化解,安排律师接待2617人次,提供心理咨询2535人次。
四是对评查认定原审处理没有问题,但当事人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依法依规开展救助帮扶,努力促进服判息诉。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通过司法救助或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社会救助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开展救助工作,全市法院近三年救助1063人。对于法律问题解决到位、执法过错查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的信访案件,依法做好信访终结工作,市高级法院研究制定了《北京法院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工作实施办法》,对拟终结的信访案件,都组建五人制合议庭,严把终结审查标准,对符合终结条件的,依法予以终结,并及时将案件移交属地稳控化解,近三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终结报备信访案件555件。
二、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反映的问题
一是审判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有的审判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深入,在审判工作中没有完全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审判监督管理还不完全到位,尽管市高级法院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审判制约监督的制度文件,但制度落实过程中还有温差落差,院庭长监督管理仍有漏洞盲区,延长扣除审限不规范等程序瑕疵问题仍未完全消除,统一法律适用机制运行还需持续深化,有的类型化案件在处理上存在差异,引起当事人不满,进而持续申诉信访。有的审判人员司法能力还有欠缺,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学习不够及时深入,个别案件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确,导致当事人不满意、不信服,少数年轻法官经验阅历不足,对社会理解不深刻,存在机械办案、就案办案问题。司法作风不严不实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法官工作中不够细致,责任心不够强,在笔录制作、文书撰写、诉讼材料收取、案卷归档等工作中出现失误,影响了当事人对最终裁判结果的接受和信任。
二是审判工作中开展释法说理和服判息诉还不够深入细致。从申诉信访案件评查情况看,一些案件申诉信访,甚至长期重复访、缠闹访,主要原因是裁判说理不够充分,判后答疑不够到位,当事人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导致矛盾纠纷在信访环节激化升级。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加强判后答疑的工作办法》等制度,但有的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有的法官对群众释法说理的需求回应不积极,有的法官不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明法理情理事理,没有真正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二审开庭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二审案件,法官倾向采用书面审理方式,尽管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但不利于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等方面的作用,不利于发挥开庭审理面对面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的优势。特别是在疫情几年中,为了确保群众能够正常参与诉讼,全市法院在线诉讼得到普及并成为常态,案件宣判环节也较多以邮寄裁判文书替代开庭宣判,在便利当事人诉讼的同时,由于缺少面对面释法说理和答疑解惑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造成后续申诉信访。
三是申诉信访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能力仍需提升。申诉信访案件的形成,反映出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还不完全到位,层层过滤、分层递进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格局还不成熟健全,导致大量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法院本应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现实中往往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一些涉诉信访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法院判决问题,实质反映的是社会治理问题,只有从源头上健全社会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涉诉信访问题。
四是信访矛盾纠纷联合处置化解还需加强。不少信访问题的实质化解,需要法院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信访联席会议协调下,通过采取依法行政、依规监督、劝解疏导、帮扶救助等多种举措推动解决。当前,涉诉信访问题的外部联动预防化解机制还不健全,法院与各相关单位的协调联动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化解处置合力。此外,信访案件终结后,部分信访人持续重复访、缠闹访、滞留访,终结不终访问题仍然突出。信访工作处置过程中,面对信访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力度不够,法院在证据固定、规则适用、协调处置等方面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强化评查结果运用,从源头上减少申诉信访问题、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措施
一是坚决维护司法公正,切实抓好评查问题整改。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持续做好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针对评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深入抓好整改提升,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二是持续提升审判质效,从审判源头减少申诉信访。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法官会议、合议制、案件阅核等制度维护司法公正的作用,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认真做好统一法律适用工作,持续加强对审限管理的日常监管,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强化科学化精细化审判管理,大力提升法官司法能力,持续狠抓司法作风,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效果,有效减少申诉信访案件。
三是大力加强释法说理和判后答疑,努力让当事人服判息诉罢访。坚持以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为导向,以“如我在诉”意识回应群众诉求,坚持线上审判与线下审判相结合,依法扩大二审开庭审理范围,持续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做实“有信必复”,对当事人通过12368热线等各类渠道提出的释法说理需求,耐心细致做好解释答复工作。
四是持续提升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确保依法按程序解决涉诉信访问题。聚焦预防法治化,依靠党委统一领导,进一步推动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各类调解组织作用,促进将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聚焦受理法治化,畅通人民群众涉诉信访入口,进一步健全完善北京法院信访受理工作格局,提升实质答复质效。聚焦办理法治化,严格落实院庭长信访接待制度,大力推行涉诉信访公开听证,依法开展司法救助,推动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聚焦监督追责法治化,以责任倒查促进履职尽责。聚焦维护秩序法治化,稳妥有序推动依法终结工作,依法制止违法闹访行为,有力维护涉诉信访工作秩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继续深化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持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效果,不断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上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