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23年 第7号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对《关于纵深推进‘两区’建设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北京市商务局

  2022年9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纵深推进‘两区’建设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动法规实施,强化公共政策服务等四方面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深入推进“两区”建设情况,逐一研提措施并对照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探索制度型开放

  (一)全力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验田。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着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新兴业态规则、公共服务政策环境、权益保护机制等方面,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数字经济、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等内容,研究制定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方案。作为全国首批参与对标高标准推动制度型开放试点的自贸试验区,围绕国务院批复中明确的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等六大方面任务,统筹推进措施实施和高标准规则的底层逻辑对标,率先落地空运快运货物6小时内放行、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容错等一批经营主体获得感强的创新举措。

  (二)点面结合推进政策更深层次集成创新。推动“两区”建设政策创新从“点上突破”“线上延展”到“系统集成”,巩固形成以政策创新优化制度供给、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和北京自贸试验区条例,积极配合“一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推动“两区”立法加速落实。以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和政策会诊为抓手,推动10余个专项方案、近500条措施落地落细,并新推出支持美丽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压茬推进。以项目化方式推动集成式政策制度创新,聚焦商贸文旅、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重点产业和关键要素,全面实施“外国企业和外国人‘一件事’集成改革”等40余项政策制度创新任务,驱动营商环境和整体生态不断提升。“两区”建设以来,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任务已完成近98%,累计实施90余项突破性政策、56项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40项创新经验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

  (三)扩面增效推动政策惠及更广泛市场主体。强化惠企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已惠及200余家企业,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40余家企业减免税款超5亿元,持续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扩围至73家,配套实施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激励计划等支持举措,推出《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外资研发中心优质项目在京落地发展和扩容提级给予资金支持,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带动研发投入超8亿元,同比增长44%。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71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办理试点业务;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继续扩容升级,122家试点企业办理业务,涉及金额超2700亿美元;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累计开立超1.1万户,不断提高企业投融资便利度。

  二、多路径实施开放创新,加快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赋能产业高水平开放。在科技创新方面,国际科研活动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19个项目获得中长期国际联合研发计划支持;加强科技领域人才支撑,试点实施外籍人才“高精尖缺”地方认定标准,在特定区域试点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在金融创新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有效提升市场活跃度;获国务院批复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券商(渣打证券)、第二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和首批新能源REITs项目等,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不断扩围,共两批次7个品种纳入“白名单”管理;在生命科学园和亦庄新设北京药品医疗器械服务站,加大对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上市服务指导力度,累计服务企业近300家次。在商贸文旅产业方面,涉外经济技术展会备案实现全程线上“即日申请即日办结”,助力会展行业恢复发展;优化设立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至10个工作日内,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

  (二)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对标国际规则和优质资源,促进关键要素跨境、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集聚。在推进跨境投资便利化方面,落地实施“用地清单制”改革、取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非资本类债券的行政许可等创新措施。在推进数字贸易便利化方面,出台北京版“数据二十条”,推动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在京先行先试;在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3.0版和“两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3年版),为目录内的人才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国内职称评定等服务。在优化土地供给和功能完善方面,研究制定《关于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指导意见(试行)》《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等,统筹推进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有效激发城市更新实施动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开放方面,落实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市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形成16个方面53条措施,目前任务实施已过半;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事项;探索形成跨省市土地征收协商联动模式、跨区域市政公共资源供应兼容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对接融合,加快形成“在京创新研发、在津冀验证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探索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建立“一地创新,三地共享”协同机制,加快出台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投资指引。

  (三)增强园区开放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自贸组团为引领,重点园区为载体,科技园区、金融街区、消费文旅全覆盖的“雁阵式”园区开放布局。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自贸品牌。推动20个重点园区(组团)出台并实施三年发展行动计划,通过优化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创新、深度链接资源为园区发展赋能。“两区”建设以来,累计落地近130个标志性项目和90余个功能型服务性平台,新设约5400家外资企业,其中引进伦交所路孚特中国、新加坡易付达、迈徕国际等一批外资头部企业。

  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海淀组团,积极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落地企业加速驿站、高精尖产业人才服务工作站等公共服务平台。昌平组团,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通过验收;落地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等项目;布局设立北京人类遗传资源服务站绿色通道,助力打造生物医药研发策源地。朝阳组团,推动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成为首批纳入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作范围的外资银行;落地国产算力领军企业华鲲振宇总部;正式启动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出口联盟。顺义组团,落地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项目、北京首批外商投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通州组团,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取得积极进展,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完成一期工程开发;启动“北京ESG生态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兴组团,落地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项目;提升“京贸兴”平台功能,与辽宁等地达成合作推广协议,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提供服务的离岸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再生医学产业园建设。亦庄组团,以自动驾驶3.0为带动,发布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和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全国首个示范区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细则。综合保税区建设方面,获批设立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推动形成南北依托机场、以货物和服务便利为主,西北东南依托产业,以强化产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综保区功能布局。

  三年多来,“两区”累计入库项目近1.9万个,落地项目超1.25万个,落地率达66.4%,涉及投资金额近2.3万亿元。从2020年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51.4亿美元,占全国的9%,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96.5%,引资强磁场效应逐步显现,聚焦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能级日益增强。

  三、持续优化开放经济发展环境,精耕细作护航企业发展 

  (一)提升服务外资企业水平。针对外籍人才、外国企业,逐步建立从落地设立、投资运营到权益保护的全周期服务保障生态。升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2.0”服务,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便利用人单位引才和外籍人才来京工作。为自贸试验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筹建外资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随行家属提供出入境便利,推动出台出入境措施实施细则。制定形成2023年度投资北京指南,为外商在京投资发展提供价值参考;加强精准招商指引,推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10余个政策服务包。依托重点企业“服务包”等机制,协调解决特斯拉、奔驰等在京发展诉求。实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和闭环式诉求解决机制,实现政企常态化沟通,有效保障企业投资权益。着眼外企反映的热点、痛点问题,加快推进本市外商投资立法工作,推动外资促进和外资企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努力为外资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打造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国际版门户网站建设,打造集信息发布、公共服务、互动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网上服务平台。上线北京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英文版微信公众号,提供50余项办事服务预约和300余项涉外办事指南。推动外国企业和外国人高频事项一站式集成化办理,实现多项业务一个窗口办理;聚焦高频需求,推出一系列集成场景服务,推动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依托自贸组团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全方位支撑、全周期服务的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启动北京市RCEP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面向RCEP国家的全链条集成化知识产权服务。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4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落地,上线行业数量已过半;开展“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改革、推动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等,提供极简高效审批服务。开展要素式配套服务,搭建国际一流人才发展平台,加快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和国际学校布局,吸引全球创业人才来京发展。

  四、不断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多措并举筑牢开放合作基础

  (一)多维度增强宣传实效。持续更新“两区”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动态,坚持每日推送,提高“两区”知晓度和影响力;升级“两区”政策导航平台,完善政策拆解、检索、推送等功能服务,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按月组织实施“亲密伙伴”计划,聚焦科技创新、金融开放、人才等重点领域,讲清政策背景意义、讲明政策享受条件、讲透政策兑现路径,推动企业用好用足“两区”红利。密集组织召开“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及时深度发布“两区”动态。设立“两区”记者站、发挥“宣讲团”作用,进一步加强政策精讲精解,组织编制19个政策解读视频。推动“两区”深度链接全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协同、境内境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市区两级组织开展超百场投资推介活动,辐射40余个国家或地区、千余家境内外企业;增设“两区”境外全球联络站至12个,覆盖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依托服贸会等开放平台,举办“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吸引外企来京投资兴业。

  (二)全方位完善机制保障。持续优化“两区”工作领导小组体制机制。开展自贸组团体制机制调研,“一组团一对策”因地制宜推动组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针对性探索法定机构改革。设立新型研究机构(北京博锐开放政策研究院),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智库和高层次人才“蓄水池”。建立“争取突破一批、推动落地一批、扩面增效一批、复制推广一批、研究储备一批”的制度创新迭代机制,服务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评估督查体系,围绕突破性政策争取、任务落地实施、项目推进落地和制度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实施“两区”工作推进评估。出台重点园区(组团)提升专项行动评价办法,以评促建提升园区内在动力。完善市区协同的招商引资机制,推动罗罗发动机、渣打证券、国际开放合作区等项目取得有效进展。逐步完善与高水平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两区”重要政策出台前安全评估、重点领域全过程监管,确保试点成效安全可控。定期监测“两区”进展情况,丰富完善新一轮统计指标体系,多维度呈现“两区”建设成效。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