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人大资料 > 人大常委会公报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公报2023年 第6号

关于贯彻《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3年1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北京市商务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条例一决定”)先后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实施。一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首善标准推进“两区”立法实施。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11件“两区”议案,合并为检查“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商务局牵头统筹,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药监局等50余家部门共同办理。通过组织实地调研和座谈、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形成办理报告。

  一、“一条例一决定”实施进展情况

  为全面反映“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共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11家市级部门和朝阳区、东城区等8个区,开展执法检查座谈会12场,邀请40余家企业参与座谈,并发放网络调查问卷,逐项了解掌握“一条例一决定”实施情况,保障“两区”建设依法推进。经梳理,“一条例一决定”分别有68条规定和16条条款,均已全面实施,全市已累计出台“一条例一决定”配套文件200余个,保障“两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优势服务业领域开放发展成效明显,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期货公司、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券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外商投资设立旅行社许可、专利侵权纠纷裁决等市级权限下放,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两区”建设四大特征

  落实总书记对“两区”建设要求,贯彻“一条例一决定”对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的规定,努力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科技创新领域,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知识产权保险等全国首创性政策不断扩面增效,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报备试点较常规流程压缩80%以上。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成功获批我国首家通过“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认可”现场评审的第三方样本保藏服务平台。出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相关措施,73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外资研发中心。人类遗传资源服务站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协助完成585个项目的形式审查工作。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深入,科学家创办企业累计68家。

  服务业开放方面,聚焦金融、生物医药、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制度创新和项目落地。制定发布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方案等。落地全国首个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首创私募股权转让平台。率先实施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推出免税保税跨境电商相衔接、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线上拍卖等模式,创新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挂牌设立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建立服务北京医药健康企业的绿色通道。成功推动摩根士丹利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德勤(中国)大学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数字经济领域,依托北京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资产登记和交易,设立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发布《数据资产登记指引》,落地全国首笔1000万元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贷款,成立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全国首家数字经济标准化非法人技术组织,建成投用全国首创性的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探索数据出境合规路径,构建数据出境监管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项目、企业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案例在全国率先落地。北京—新加坡“数字贸易港”合作正在有序推进。

  京津冀协同开放方面,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政策互通互鉴、资源互惠互享。落实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市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形成16个方面53条措施,目前任务实施已过半。推进“京津冀一网通办”,依托“京津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区”提供19个主题分类224项服务。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165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深化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监管,257家重点企业名单实现京津冀三关互认,推动京津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智能化监管。京津冀口岸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京津冀区域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京津冀检验检测机构联动,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订京津冀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推动三地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采信。

  (二)强化要素流动和服务保障

  贯彻“一条例一决定”对要素开放的规定,强化重点领域支撑。

  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实施国际人才全环节改革方案。争取国家移民局出台支持北京创新发展10条政策,率先实现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在15个“两证联办”窗口全面推行优化措施,办证效率居全国首位。出台北京市外籍“高精尖”人才认定标准,动态升级境外职业资格认可、人力资源开发“两个目录”,扩大和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在全国率先推出事业单位聘用外籍人员管理办法,事业单位聘请外籍教师申请材料压缩60%以上,证件办理时间压缩2/3左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淀园、朝阳园正式启动,大兴园试运营,为顶尖专家及创新团队提供优先、直接的贴身式人才服务。

  在用地保障方面,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方案,深化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社会低风险项目、集中供地项目审批时间由7天压缩至0.5天。研究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并公布亦庄新城X44M1地块混合用地综合实施方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试行产业链供地模式,以“50年出让+20年弹性出让+先租后让、达产出让”、标准厂房多种供地方式结合的供地方式,推动中芯国际、北京奔驰等多个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所在地块采用产业链供地模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将测绘内容整合为4项综合测绘事项,助力投资项目快速落地统筹调度、科学制定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完成昌平组团多宗项目土地供应,完成大兴组团相关地块一级开发授权。

  在资金保障方面,出台自贸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和国际收支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推动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试点顺利在京落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应用场景试点进一步扩围,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北京地区超万家企业提供融资和便利化服务近9万笔,金额超2400亿美元。开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累计75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办理了试点业务。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继续扩容升级,为219家试点企业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1.5万笔,涉及金额超3300亿美元。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累计开立2.1万户。全国首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试点,与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构成支持不同类型规模跨国公司的政策体系。

  在知识产权保障方面,实施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方案。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签署相关协议。持续开展为创新药发明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开辟保密审查绿色通道备案,目前已有5家企业备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逐年快速增长,贷款余额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60%。构建行政和司法双保护模式,试点将专利侵权纠纷裁决下放到自贸试验区各组团。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已累计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维权、商标事务等咨询37000余次,辅导企事业单位专利预审备案1500余家,受理商标注册、质押、转让等业务9100余件。

  在法治保障方面,争取金融法院落地,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组建“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全国首家地方性国际商事法庭双语网站正式上线,为涉外案件当事人提供便捷多元化的线上诉讼服务,全国首例适用法律互惠原则承认外国破产程序案件裁定完成。持续开展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专项工作,组织全市54个市级单位、16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相关文件的梳理、清理,推进外商投资地方立法,为外资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推动园区发展提升和差异化发展

  落实“一条例一决定”对重点园区开放的规定,构建多层次开放空间载体。

  赋能园区发展方面。推动建设一批功能性服务型平台,夯实园区产业发展制度基础。科技创新片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与健康产业布局,中关村科学城获批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海淀组团),布局设立北京人类遗传资源服务站绿色通道(昌平组团)等项目。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围绕国际金融、财富管理、航空服务等发力,落地全市首个“B&R·RCEP创新服务中心”(朝阳组团),波音维修基地、罗罗飞机发动机维修(顺义组团),全球ESG投融资研究中心、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艺术产业园(通州组团)等项目。高端产业片区以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为牵引,发布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和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亦庄组团),以及“京贸兴”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跨境安全与生产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项目(大兴组团)。

  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方面。推动形成南北依托机场、以货物和服务便利为主,西北东南依托产业,以强化产业服务功能为主的综保区功能布局。天竺综保区核减规划面积申请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多年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并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实施卡口智能化监管创新试点,突出服务贸易特色,首创区内“保税展示+线上拍卖”,成功引进里森画廊等国际顶级画廊。大兴机场综保区保税公共服务平台、保税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库投入使用,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地资质落地。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保区获批设立,探索符合研发特点的新型监管方式。积极推进以先进制造为特色的亦庄综保区。

  强化资源链接方面。引导标志性强、带动性大的项目向重点园区布局。比如,中德产业园落地外商投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德莱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集聚奔驰、宝马、大众等100余家德资企业,其中包括威乐水泵全球第二总部等28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中日产业园已集聚近90家外资企业,软银亚洲等世界500强企业新设主体、小巨人、专精特新、国高新等企业落地园区发展;丽泽金融商务区引进伦交所路孚特中国、亚马逊中国、新加坡易付达、威立雅(中国)等多家外资头部企业,带动园区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

  落实“一条例一决定”对完善“两区”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的规定,重点在管理体制、招商引资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宣传推介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探索创新。

  在管理体制方面,市级层面,注册成立新型研究机构——北京博锐开放政策研究院,加强智库支撑;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第二批市级权限95项。区级层面,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海淀组团、大兴组团探索“管委会+运营公司(平台)”模式,昌平组团明确由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承担组团管理职责,实现了组团管理全覆盖,顺义组团成立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天竺综保区)管委会,朝阳组团推动CBD管委会和金盏管委会合并,通州组团进一步完善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并扩充成员单位,亦庄组团推动“两区”办实体化独立运作,并与外资外贸和外企服务专班工作相统筹。

  在招商引资机制方面,首次编制印发投资促进中长期规划,印发实施投资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投资北京全球合作伙伴”计划、2023年北京“两区”建设链接全球推介(招商)计划,在英国、比利时、以色列等国家地区建立14家“两区”全球联络站;实施2023年投资中国年北京行动,成功举办“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整理发布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方面10个中英双语招商引资支持政策服务包;邀请普华永道、毕马威、联东U谷等专业机构为重点园区(组团)开展产业链招商、外资招商、园区招商等专题培训;分层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库,将“重点关注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协调调度机制予以保障,市区协同联动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形成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调整优化“两区”工作推进评估体系,推动以评促建;丰富完善“两区”统计监测指标,多维度开展“两区”建设成效评估;建立重点园区(组团)评价体系,探索试行对落后园区警示摘牌淘汰机制。

  在宣传推介机制方面,实施“两区”官网日更、公众号日推,完善“两区”政策导航平台,组织“两区”新闻发布会,及时、主动、深度发布“两区”动态。通过“两区”大讲堂、“亲密伙伴”计划月度政策解读会、“两区”沙龙、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活动,走入园区、面向企业,密集开展专场高含金量政策解读。

  在统筹开放和安全方面,探索全过程防范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方案出台前及实施后阶段性评估机制。依托行业管理制度,对金融、数字经济、文化等重点领域开放进行跟踪监管,严格把控试点切口,按照梯度开放原则,循序渐进扩大重大改革试点和复制推广范围。将开放风险作为重要指标之一进行开放成效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条例一决定”的贯彻实施为推动“两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但在贯彻落实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创新有待进一步扩效升级

  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部分方案的落地实施有待提速,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专项方案,受国家事权任务突破难度较大、多部门协调配合等因素影响,部分任务完成情况未及预期。部分已落地政策的优化迭代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发力,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推开成效还不够明显,创新政策成效需要持续巩固深化,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有待进一步扩面增效。坚持改革思维,探索更有针对性、靶向性的集成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深层次且惠及面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还不够多。

  (二)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的园区特别是自贸试验区组团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各组团发展的阶段及定位各不相同,其机构设置、权限范围、人员配置等不能适应自贸组团管理需求,部分区的组团管理机构“名不符实”,与周边行政单位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部分区“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架构和机制,还不够灵活有力,管委会层面自贸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运营管理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需进一步优化。

  (三)外资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和数量有待加强

  市级相关部门主动服务协调重大项目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市区项目共促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外资项目需加大挖掘力度,“走出去”招商的力度需加大,投资促进渠道仍需拓宽;自贸组团、综保区等开放平台聚集示范效应还需进一步释放,开放平台所在区综合应用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渠道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的能力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加大“两区”建设推进力度,以市人大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继续有序有力推进“一条例一决定”贯彻落实,以高水平开放、深层次改革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高改革开放引领性

  结合最新国内国际形势和北京发展定位,持续开展国际经贸规则对标研究,形成梯度式制度创新体系。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力争本市事权任务全面实施,并开展自评估;做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版方案落地实施相关工作;以功能提升为目标,以政策会诊为抓手,针对性推出创新举措;以项目化方式推进集成式制度创新任务,边研究推进边陆续落地。加强对创新案例、经验的梳理归集,争取新一批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二)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做强开放空间承载

  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以重点项目、重要制度创新为抓手,推进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五个自贸品牌塑造;“一组团一对策”研究形成自贸组团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落实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服务贸易、研发创新等特色综保区建设。推进重点园区发展提升,督促、指导各区及园区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场景赋能、资源赋能、管理赋能,加强园区以商营商、以商招商能力建设,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完善园区统计制度,搭建园区数字底座,实施重点园区(组团)年度评价,动态监测园区发展质效。

  (三)以机制健全为抓手,优化开放发展投资环境

  构建多层级的政企交流机制,实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进一步构建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跟踪协调、部门协同有效服务外企的工作机制。健全“闭环式”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形成诉求征集、任务派单、问题办理、结果反馈链条式的服务保障。健全政策解读机制,按月组织政策解读会,对企业普遍关心的政策进行线上线下解读和辅导。加大外资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以问题导向做好重大项目、特别是外资项目的调度和协调推进,加快推动项目落地。继续举办“投资中国”北京系列活动、链接全球推介(招商)系列活动等,打造投资促进品牌全球影响力。

  (四)以平台共建为依托,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健全完善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创新共推、模式共建”协同路径。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工作方案,研究三地开放协同新举措,探索以清单化方式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政策共享机制。立足城市副中心,发挥气候投融资变化试点、绿色金融、高端商务等领域优势,推动京津冀地区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依托京冀共建的全国唯一跨省域的综合保税区大兴机场综保区,在监管模式、事权分担、要素分摊等方面探索创新,实现综保区跨界共商、共建、共享。

  以上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