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0年 > 第7期 > 访谈

紧抓“关键小事” 立法者“送法上门”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自5月1日“两条例”实施以来,全市上下已经掀起实施垃圾分类和规范物业管理的热潮。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更是在“两条例”实施当月就组织“送法上门”服务,为执法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们送上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法律知识。7月中旬开始,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将开展“万名代表查身边,垃圾分类带头干”活动。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主任郝志兰。

  本刊:生活垃圾管理和物业管理这两个条例实施之初,城建环保办就组织宣讲小组提供“送法上门”服务,从5月14日开始短短两周内就实现了十六个区“送法上门”的全覆盖。这么快就采取大范围的宣讲是出于什么考虑?

  郝志兰: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健康,关系首都城市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市委对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了明确要求。12345热线关于物业方面相关投诉量居高不下,蔡奇书记针对物业管理突出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今年4月,本市首次高规格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推进大会,蔡奇书记发出全市总动员令。随后,各区纷纷召开推进大会,区委书记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这一系列推进大会为两个条例的实施吹响了冲锋号、擂响了战鼓。我们作为法规的制定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第一时间走出去主动宣讲,通过条文解读和答疑解惑,帮助属地各区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理解法规、遵守法规、执行法规,把条例学深学透,推动条例更好实施。

  本刊:您觉得这次宣讲活动有什么特点?

  郝志兰:这次活动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各区高度重视。各区都非常重视两条例宣讲培训工作,把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或者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

  二是覆盖范围广。此次“送法上门”主要面向全市十六区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区四套班子成员和“两院”、各委办局、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负责同志,以及市区人大代表、部分乡镇人大代表。每个区参加宣讲培训的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都在800人左右,全市共有1.2万余人参加。

  三是培训效果实。我们在法规宣讲过程中,重点解读立法背景、主要制度设计、核心条款如何落地实施,并结合各区实际讲了一些案例,帮助大家弄通弄懂,以便更好地发挥属地领导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在守法普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刊:当下,北京版生活垃圾分类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热议,破袋投放和罚则部分是网民关注的焦点,您能否简单谈谈这两个问题?

  郝志兰:结合北京实际、便民利民是去年条例修订时的一个重要思路,破袋投放和罚则都是这个思路的体现。关于厨余垃圾破袋投放,我们到上海考察时了解到,破袋投放主要是为了监督厨余垃圾分类的质量,保证一定的纯净度,后端生化处理设施才能真正有效利用。我们提倡进行破袋投放,但没有进行硬性规定,不强制要求。

  罚则方面,尤其是针对个人的惩处部分,有一些声音反映我们尺度过宽,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很难落实。但是,这样的规定恰恰体现了对个人多宣传教育,慎用罚则的立法宗旨。“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我们设计这条罚则更多的是为了帮助、督促那些没有积极参加到垃圾分类中的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如果能够通过劝阻或者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什么一定要进行经济处罚呢?

  本刊: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一样,物业管理条例同样关涉千家万户,这个条例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破题”的意义。我们看到条例刚刚实施,北京的第一个物业管理委员会就启动组建,这绝对是个好消息,您能否做一个详细介绍?

  郝志兰: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一般是通过业主大会及业委会来实现。但是北京目前只有1216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占现有住宅小区总数的12%(全市住宅小区共10213个),业委会成立难、覆盖率低是当前制约本市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短板。我们借鉴外省市经验,总结本市各类小区自管会运行的实践,确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作为对业委会制度的必要补充,以提高业主组织执行主体的覆盖率,为业主有效有序开展物业管理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北京的第一个物业管理委员会诞生在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内社区广安门北街20号院,5月6日起,20号院的业主就开始通过自荐或者推荐的方式进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人选的推选。我们之前去这个地方进行过调研,这个院子比较特殊,由六家产权单位集资建成,由于未完成房改,有300多住户至今未拿到房产证,业主大会也无法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将首先协调各产权单位推动房改,解决大部分居民关心的房产证问题;同时推动实施坡道改造、电梯安装等一批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最终要推动小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在物业问题集中的老旧小区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做法,将在西城全区推广。今年年内,西城区94个失管小区都将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推动小区物业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促进社区良性发展。在宣讲中,我们也重点对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进行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广内街道的成功经验,顺义区有6个街道在宣讲现场表示要去广内街道学习20号院的做法,其他区也有不少街道正在探索组建物管会。

  本刊:近年来城建环保办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前些天召开的新闻媒体记者座谈会就让人眼前一亮,您是怎么想到要举办这么一个座谈会的?

  郝志兰:这个见面会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是请记者们针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畅所欲言。我们不但要听做得好“典型事例”,更要听这些关注条例、跑在一线、了解情况、掌握数据的记者们的思考和“吐槽”。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件“关键小事”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新闻媒体作为见证记录者和宣传引导者,对这两项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有着更加直接深入的视角。他们身份特殊,更容易发现条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年纪较轻,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他们视角独特,更容易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灵感。

  我对几位记者的发言印象很深,其中一位提到垃圾桶边的宣传栏上不应该只有宣传标语,更应该有物业公司、垃圾装运部门、城管执法部门等的监督电话,这样方便居民对混装混运等问题进行监督,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一位提到目前垃圾分类指导员缺口很大,可以发挥在职党员、退休干部和中小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

  本刊:除了“送法上门”实现十六区全覆盖,城建环保办还组织了抽查暗访,这次暗访是怎么设计的?

  郝志兰:组织这次暗访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两个条例的实施情况, 现在各个区和街道工作节奏都很紧凑,我们本着尽可能不给属地添麻烦的原则,直接到宾馆、饭店、餐馆、快递公司、物业公司和居民小区亲眼看、亲耳听。5月下旬,执法检查组采取分组包片方式,共抽查暗访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等12个区6 个类型58个点位,直观了解了法规实施首月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掌握了比较详实的一手资料,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初步研究了改进的方案。

  本刊:针对这两个条例的贯彻实施,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郝志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两个条例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制定配套文件、组织宣传普及、落实核心条款的情况,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身边路边周边”的“三边”检查,我们也将继续组织部分执法检查组成员分小组进行暗访抽查,召开专题督办会,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边检查、边整改、边推动法规落地实施,切实把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个“关键小事”抓紧抓好,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