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9期 > 代表论坛

共话垃圾分类 共创美好家园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到2020年底,北京等实施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其中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要达到75%以上。怎样如期完成这些目标?怎样让垃圾分类变成居民想做和乐于做的事情,政府有能力承担的事情?北京市各级人大代表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参加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法,认真提出代表建议,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汇集智慧与力量。我们一起来分享环卫、社区、物业、高校、研究机构等领域12位代表的意见建议。

  垃圾是负担还是资源?

  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石。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厉行节约、减少浪费,建立了世界上最受称道的垃圾回收、综合利用系统。2018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等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2.82亿吨,促进了我国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

  梁丽琪(东城区环卫服务一所):垃圾资源化利用深入人心

  北京公共卫生机构医疗垃圾、餐饮行业厨余垃圾、建筑行业建筑垃圾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专门回收、专门运输和专门利用。政府从服务端发力,带领群众开展分类,社会力量也在参与进来,有科技园做垃圾分类研究,也有企业探索第三方资源回收平台。

  地球资源有限,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我们努力方向。一是健全垃圾资源化产业链。有什么样资源化就有什么样分类法,要让资源化的垃圾成为抢手货。首先要强化社区、物业等各方面资源回收责任,从“管垃圾”变为“管资源”,激发分类活力。二是坚持好传统。相比国外居民把垃圾分好类送到集中存放点,我们创造上门有偿收取回收利用的好做法。三是探索新做法。比如,分类运输成本大于混合运输,要研究鼓励分类运输的制度保障。又如,棒骨看起来像厨余垃圾,实际上是其他垃圾。越难分的积分奖励应越多,让居民更加注意正确投放。再如,可以通过变人工绿化为乡土植物,变剪枝除草为护林护草,减少绿化垃圾。四是用有温度的心看待相关问题。在环卫工作中发现城市里一些鸟类、动物以厨余垃圾为食,应发展和鼓励相关公益组织发挥作用。又如受伤的鸟类、小动物不能扔到垃圾里,应探索公益救助。五是完善分类。垃圾混合度越低分拣成本越小。建议将人和宠物产生的卫生垃圾等单独设回收箱,便于后期分类处理。

  任智慧(海淀区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从商品生命周期思考资源化

  垃圾资源化既可以让居民愿意开展分类,也可以让回收企业、资源使用者主动收集垃圾。反之,垃圾就会被各方弃之不用和无人理睬。垃圾处理基本达到无害化后,分类主要目的是减量化和资源化,要从商品的全生命周期去思考减量化、资源化。一是对现有商品和新型商品,都要考虑其最终去向及环境影响。二是提高商品质量,延长商品的使用寿命,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三是鼓励商品生产厂家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对使用后的商品尤其是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处理。四是鼓励物流、快递公司对快递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处理、资源化利用。五是垃圾回收与资源再生利用潜力巨大,要有相关制度、法律做保障,使垃圾回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六是做好建筑垃圾及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在政策上和资源化路径上给予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谷光璞(丰台区长辛店镇太子峪村):将堆物堆料清理与资源回收相结合

  这段时间,我参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现清理堆物堆料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之一,堆物堆料主要是村民家中丢了可惜、不丢又占地方的闲置物品,还有一些是废旧家具等已经废弃但环卫又暂时无法消纳的物品。我认为,堆物堆料清理和垃圾分类要有机结合,要帮助村民做好堆物堆料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有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增加回收频次,减少物品堆积。

  工作中,要对其中一些关键环节和细节问题不断推敲和细致考量,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如定时定点回收垃圾,在一些农村地区效果不错,但是在城镇地区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就比较困难。又如湿垃圾的发酵堆肥等,在城镇地区比较困难,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效果不错。

  变废为宝实践事例:“绿色拆除”,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建筑垃圾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浪费土地和资源,污染环境。但由于建筑垃圾种类差异大,资源化综合利用一直是难题。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在拆违作业之前,摸清区域动植物存量,鼓励移植保护。摸清建筑物存量,编制拆违作业及建筑垃圾分类指导书,开展“绿色拆除”与综合利用。根据合理半径确定集中处置点,进行封闭作业,避免扬尘。对不同建筑垃圾采取不同加工方法,保证再生骨料质量。40万吨建筑垃圾生成的37万吨再生骨料,用于公路路基、园林步道、场地平整、地面硬化和再销售,建筑垃圾堆放量大幅减少。

  怎样做到快乐分类、便捷分类?

  绝大多数人都有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也参与了垃圾分类的行动。为了让资源回收利用简便易行,各地不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快乐新时尚。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时提出,推广干湿分开的两分法,采取直观简便易行的方法,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厨余垃圾,以此为基础推进更加细化的垃圾分类,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成效。

  钱晓萌(西城区滨河公园管理处):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培养

  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养成生活习惯,就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可持续性、完善回收链条。立法要有可执行性,让垃圾分类既有法规保障,又有执行方法。应明确在所有的包装上标注最后的去向,这样当物品变成垃圾要被扔掉时,知道将这个垃圾扔到哪里。

  目前,在中心城区绿化垃圾已经做到了树枝和树叶分开收集,农药废物单独回收处理,这主要归功于消纳场所对绿化部门的要求和危险物品管理的强制性规定作保障,但对公园游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没有指导性的规定。要利用公园宣传空间对游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促成游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段淑珍(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原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原主任):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意识

  结合条例修订,我向100位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张,收回100张,到海淀区东升镇八家社区进行调研宣讲。根据问卷调查,100位群众对分类大概了解有78人,认为分类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有89人,表示身边有居民参与分类有51人。大家认为,不参与分类主要由于投放知识欠缺,物业或环卫混装混运,希望加强宣传,分类运输。超过六成的人对投放刷卡积分做法表示肯定。支持快递公司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外包装箱,饭店酒店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洗漱用品的人,超过九成。

  在调研座谈中,与会居民建议,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分捡引导员的培训,明确分类项目及标准,提高责任意识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对家用电器大件物品,鼓励谁生产谁收购,或者谁出售谁收购,扩大回收渠道。

  张晓京(北京恒兴西站物业管理中心):有效提高资源回收服务水平、指导水平

  垃圾分类投放就像给资源打包搬家,很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目的是为资源回收贡献力量。干湿垃圾分开打包容易,但是上百种干垃圾要分类打包就难一些。提高资源回收服务水平、指导水平势在必行。像荧光灯、节能灯、铅蓄电池等可能存在有害物质垃圾分类,只要略加宣传,学龄前儿童也可以很快掌握。但是如果再复杂一些,如瓜子壳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用过的湿纸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牛奶盒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对于老年人而言较难,要多加宣传,才能记住所属分类。在设计分类箱时,也要不断降低分类投放难度,如包装食品与厨余垃圾尽管都是食物,建议分别设置投放位置。又如写字楼等区域食品外卖订制数量庞大,建议在包装盒标注分类说明,指导消费者将厨余垃圾、包装盒以及牙签、一次性筷子等分别打包。再如,建议不同垃圾使用不同包装袋打包,便于分辨。

  施颖秀(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解决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回收难题

  以前,废品回收点会主动上门收取旧沙发、床褥、衣柜、冰箱等大件垃圾,但是现在很多废品回收站不愿意主动接收大件垃圾,因为赚不了什么钱,还耗费人力。如旧床垫回收,得请工人拆解,把里面的金属资源交给废品回收站,其余部分当作一般垃圾填埋掉。大件垃圾存放何处、请谁搬运、如何处理,成了群众挠头的问题。应当调研大件垃圾回收支持政策,完善回收方式,让居民、回收企业、资源使用企业都有收益,有动力开展回收,推进大件垃圾回收利用覆盖社区。

  群众和社区层面也没有处理装修材料和装修垃圾能力,特别是装修中富余下来的整包水泥砂石、整桶涂料油漆等装修材料没处可去,被浪费。可以鼓励装修商与消费者约定,没用完建筑材料,装修商原价或折价收购使用。

  秦红岭(北京建筑大学):从娃娃抓起养成分类习惯

  在西城区白纸坊新安中里社区,一位老大妈对前来调研的代表们说:“我觉得垃圾分类这件事儿你要把它看作难,它就难,你要把它看作容易,它就容易。关键是要养成好习惯。好多事儿,习惯成自然。”习惯养成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要设垃圾分类环保课程,作为劳动技能评分项目,让垃圾分类成为有益习惯。

  居民和企业责任性质不同,企业是专业组织,在强制减量、强制分类中承担专业责任和职业责任。没分类运输,运输企业承担违约责任。超市、农贸市场没有出售净菜,违反的是市场管理规定。买二两茶叶都能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数量真的很可怕,生产者承担包装不合格责任。居民是我们服务、引导对象。居民年龄文化知识差别很大,垃圾分类尚在探索中,那么如何形成垃圾分类正面激励?让强制分类变得可接受、更亲民、更便民。一是坚持资源有偿回收,将塑料废纸、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必须回收物品视为资源有偿回收或“加分回收”。二是总结实践经验,二次分拣兜底,着重将混合垃圾中有害垃圾分拣出来。三是健全积分奖励和扣分制度设计,尝试给原始积分,对“干湿分离”等好分的垃圾,达标额外积分,不达标扣原始分。

  张文芹(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合理发挥各方作用

  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科学管理机制,合理发挥家庭、村庄、政府各方作用,建立常态化分类机制。一是家庭化。建议以家庭为单位为村民配备分类垃圾箱,家庭日常产出的垃圾在出门前就分好类。推出一些奖励措施,激发家庭成员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长久性。学校日常产出的垃圾也是不容小视的,建议按照家庭垃圾分类的模式来进行管理,以班级为单位配备资源回收箱。二是村庄化。村庄设立相应的综合回收站,做到垃圾随有随分。三是一体化。政府充分发挥服务管理作用,推动社会单位开展分类,像村里面超市、餐饮、快递、园林、公园等单位,应定期公示对资源回收结果进行,让群众监督。四是常态化。资源回收应该常态化,养成资源回收的好习惯,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进了一步。

  快乐分类实践事例:增强公益性质,居民和企业共赢

  回收价格高的垃圾容易被回收,但是大量回收价格低的垃圾怎么办?针对居民工作太忙、参与分类较少、混合垃圾较多、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大件垃圾处理难等千头万绪,“爱分类”在昌平区东关南里社区尝试推广简单干湿分类,过去没人回收的湿垃圾拎到楼下领取环保基金,没人回收的干垃圾给予每千克8角钱,一周收益约10元,实现所有垃圾公益回收全覆盖。扔错的垃圾通过溯源二维码迅速找回,扣除积分。干垃圾回收后二次分拣,解决过去居民分类不准“帮倒忙”问题,专业分拣中心按需细分加工为几十种资源,打包给资源使用企业,收益不菲。试点小区垃圾减量40%,投放准确率超过95%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小区形成了将垃圾严格干湿分类的习惯。

  哪种垃圾最应给予“特别待遇”?

  我国有害垃圾产生量每年在18万吨左右。这些有害垃圾若得不到有效处置,无疑会成为潜在的“环境炸弹”。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害垃圾应当设专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

  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有害垃圾回收不是“钱”的问题

  家庭用的荧光灯、体温计、血压计等都含有汞,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废弃药品、油漆、胶水、杀虫剂、消毒剂、胶片、相纸等及包装,会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污染。很多居民找不到正规的回收渠道,导致经常被混入其他垃圾,造成更多污染。即便有回收点,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有害垃圾里面分类很细,同样是电池,有的属于有害垃圾,有的不属于有害垃圾,要让居民了解清楚需要时间。又如有害垃圾收集暂存箱存在问题,没有隔断,废电池容易渗漏,废荧光灯容易破碎,混合投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此,常见的易碎荧光灯管,易漏的电池,量多的废药品应该分开,其他不常见的有害垃圾可分为一类,另设回收箱。定期在社区开展危废收集日,集中收集处理各种危废垃圾。

  王丽英(昌平区医院):强化有害垃圾回收分工与监督

  有害垃圾实际的收集、运输、处理上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生态环保部门负责发放有害垃圾经营许可,环卫部门负责公共区域垃圾清扫和运输,物业负责社区内垃圾清扫和运输,但都不管有害垃圾的回收暂存、收集、运输。从市场和社会看,也难以找到可对接运输和处理危废的企业,即便找到了,处理企业所需要的成本和运费,也难以支付。应当建立统一的有害垃圾规范化管理体系,确认有害垃圾的储存、运输以及回收处理责任主体、监督主体,杜绝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鼓励居民正确投放有害垃圾,强化二次分拣,确保有害垃圾的正确投放与全部回收。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理顺垃圾回收利益机制

  很多垃圾处理企业是按照垃圾处理的吨数获得政府补贴的,处理越多,补贴越多,无论是填埋、焚烧发电,都是采取这种机制,这种补贴机制在原来的处理路径中是合理的。但这与现在要实行的垃圾分类是相矛盾的,因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越好,进入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就越少,这样,企业获得的补贴就越少,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以及有害垃圾分拣缺乏动力。应当让企业受益多元化,畅通填埋、焚烧企业与资源利用企业合作渠道,实现资源化与有害垃圾分拣。

  有害垃圾回收实践事例:药品专门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石景山八角街道19个社区醒目位置统一配备了过期药品回收箱,方便居民及时清理家中的过期药品。过期药品回收箱装满后,药监局工作人员会及时把药品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既避免了居民发生药品安全事故,也可以防止过期药品重新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