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9期 > 代表风采

张梅菊:我当人大代表的23年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5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率调研组来到通州区梨园镇、玉桥街道和新通国际社区,实地调研代表联络站建设及代表联系选民的工作情况。在玉桥街道,人大街工委副主任、连任三届的市人大代表张梅菊为李伟主任介绍了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制度设计和代表联络站的工作、活动情况。

  张梅菊在基层工作已经30多年了,忙碌繁杂的基层工作养成了她率性干练、快言快语的性格,干起工作来更是雷厉风行。她不仅是一名街道工作人员,还有另一个身份——有着23年履职经历的“资深”人大代表。

  张梅菊1996年当选通州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通州区第三届人大代表,至今已连选连任了四届。她勤勉履职,担当尽责,获得了选民们的高度认可和信任。2007年,她又当选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成为一名市、区两级代表。至今,她已连选连任三届市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职务,也是我最珍惜的职务,更是十分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财富。”回顾多年履职经历,张梅菊由衷地感慨。

和人大工作、人大代表结缘

  说起张梅菊和人大工作的“缘分”,还要回溯到1992年。那时的张梅菊还不满30岁,作为随军家属来到通州镇政府街政科工作,兼任镇政府的区人大代表联络组工作人员。“20世纪90年代,县域经济还不活跃,基层人大代表的文化修养和表达能力也很有限,写建议时语言不够规范,所以常常是他们说,我来记,有时也提一些参考意见。”正是这段经历,让张梅菊对代表履职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对人大工作的责任和热忱也在心里扎下了根。

  1997年,北京市设立通州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居民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居民的关注。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给了张梅菊无形的鞭策,刚刚当选镇人大代表的她敏锐地意识到,当好代表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多反映群众关注的事情,多推动关于群众利益的事情解决。于是她从关注居民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反映到镇里,逐渐得到了周围选民的认可。

  2003年,张梅菊当选通州区人大代表。她由衷地感慨:“当镇代表时,我觉得要努力做好分内的事,这是工作需要。当选区代表以后,我明显地意识到,代表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张梅菊进一步用实际行动践行“履职为民”的诺言。

  带着从走访调研中收集的建议,她积极协调推动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如,居民关注的保障性住房政策问题,她向区住建委和规划局反映,将政策解读告诉大家。又如,街道保洁人员存在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她就去市政市容委反映,待遇问题解决了,保洁人员的积极性自然也跟着提高。再如,中小学生寒暑假缺少学习活动场地,她多次去学校和教委反映,为中小学生过好假期争取活动场所……针对不同群体的困难和不同领域的民生问题,张梅菊都是深入走访、跟踪协调,在她的积极推动下,群众的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有了群众的认可,有了在履职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张梅菊的履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履职热情也更高了。

以更广阔的视野履职尽责

  2007年,张梅菊当选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从镇人大代表到区人大代表,再到市人大代表,她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马上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要想更好地履职,必须得加强学习。市、区人大常委会每年举办的集中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她全勤参加,认真谈体会作总结,人大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她积极向老代表请教,向履职优秀的代表取经,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她多渠道、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充电,学习宪法和代表法、组织法等与人大代表履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人大制度理论,了解上级政策、工作进展和动态。通过学习,张梅菊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对人大代表的工作重点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更密切了,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建议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张梅菊深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履职,为了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而高质量的建议来自群众中、来自深入调研。于是,她坚持每年从10月开始,抽时间走访交通、市政市容、建委、发改委、路政、工商等涉及民生问题多的部门,几乎跑遍了通州区11个乡镇、4个街道,到社区与居民面对面座谈,认真分析梳理搜集到的市情区情。为了推动政府工作,她积极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专题调研和座谈活动,认真记录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再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核实详细情况,撰写成书面建议在人代会期间提交;她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汇集民意,把群众真实的声音带到人代会上,区里落实不了的建议,她就再带到市人代会上。多年来,她在市、区人代会期间提出口头建议200余条,书面建议、议案上百件,涉及老旧小区改造、优化交通、环境治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方面面。

  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梅菊又提出了关于加强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城市副中心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通州区南大街地区改造提升等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答复落实。张梅菊在第一时间把政府的办理结果反馈给群众,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在多年履职的历练中,张梅菊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长为一名尽责履职、担当实干、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市人大代表。“当选市人大代表后,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广了,以前关注区里居民具体困难比较多,现在着眼于全市,关注的问题更宏观,主要是一些政策性问题。”张梅菊担任区代表时,就开始关注新华街道天桥湾社区农转非居民的生活补贴的问题,并通过积极建议,为22名征地超转人员争取到了每个月1000元的低保补助。当选市代表后,张梅菊继续走访调研,进一步收集相关情况,继续向市里提出建议,希望能解决全区存在的类似问题。她的建议得到了市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办理,落实征地超转人员低保作为一项政策在全区实施,全区680名农转非人员的低保问题全部解决。生活困难解决了,原来总通过上访争取保障的居民心里安定了,几位80多岁的老人含着眼泪送来锦旗:“听民声,汇民意,为民代言。”

为副中心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城市副中心建设为通州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我们人大街工委的工作也要更上一个台阶!”2016年,张梅菊奉调到玉桥街道担任人大街工委副主任,她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上任伊始,为了解辖区情况,张梅菊跑遍了17个社区,在与选民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她意识到,为代表履职做好服务保障,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人大街工委工作制度,要畅通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多方式、多渠道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真正搭建起和选民的“连心桥”。于是,张梅菊带领人大玉桥街

  工委建章立制,制定了《通州区人大常委会玉桥街道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手册》,包括代表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实施意见和办法以及代表履职记录,使人大街工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着力规范了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工作,构建了街工委人大工作机构网络,分为人大街工委办公室、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选民代言员、全体选民四个层级,做到“有人员,有平台,有任务”,畅通上传下达联络渠道,并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激励代表主动履职、积极履职。

  在张梅菊的带领下,人大街工委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组织代表与选民代言员集中座谈,面对面联系选民,收集选民意见;组织代表参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治理、拆迁和“12345”市民热线诉求办理等街道中心工作,既能听到民声,又能发现问题;组织代表参加社区居民会议,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促进问题解决,及时化解矛盾;发挥代表的专业和职业优势,通过送法律进社区、送健康进社区、送关心青少年进社区等活动,惠及家庭、惠及选民。

  “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百年大事,作为副中心的‘玉桥人’,我们就要有这份自豪感,做好基层人大和代表工作。”张梅菊说,要顺应副中心发展大计,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把工作做好做实,用实际工作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