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7期 > 访谈

保护和传承中轴线文化是我们共同责任——访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市委提出,要以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抓紧抓好,努力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工作报告。围绕这项工作,常委会就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在相关调研和审议过程中,中轴线文物保护还存在哪些难题?就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玉芳。

中轴线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刊:从元大都时期算起,北京中轴线已存在740多年。您认为,应当怎样看待中轴线,怎样评价文物保护工作?中轴线申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刘玉芳:在世界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具有十分显著的位置,而北京中轴线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其中,天人合一、水城相融、强调礼制、崇尚秩序、中正为德、平政爱民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得到充分彰显。以北京中轴线为脊梁,形成了两翼对称、格局严整、建筑平缓、空间开朗的城市布局,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在中轴线沿线,世界文化遗产就有故宫、天坛和大运河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有25片,风貌协调区有4片,还有256处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3处近现代历史建筑。这些文物、历史建筑的建筑质量、文化含量以及艺术价值都很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重要文物、历史建筑,承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象征着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认为,保护好这些文物、历史建筑,是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责任。

  中轴线申遗保护,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轴线文物和文化遗产分布不是几个点、几个面,而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巨型文化遗产。目前,初步划定中轴线遗产核心区913.4公顷,建设控制与缓冲区面积4674.58公顷,面积涵盖北京老城面积的65%。保护北京中轴线,就是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之魂、传承文化血脉。

  本刊:如何在保护中轴线文物的同时,做到“见物见文”“见物见人”,把中轴线文物承载的灿烂文化展示出来?

  刘玉芳:在文物保护、街区更新中,更新应当保护城市肌理、历史风貌,遵循历史文脉。比如,前门地区近年来恢复了三里河水系和草厂胡同原貌。走进三里河公园,小河蜿蜒,鱼翔浅底,杨柳垂岸,绿草如茵。沿岸有精心复原的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等,人们可以零距离了解老北京诚信互助的会馆文化、互敬互让的胡同文化。

  在调研中看到,结合文物本身的特点,将名人故居、会馆等改造为社区图书馆、文化博物馆等特色文化空间,让文物“活起来”的做法,也给委员、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宣武门外的金井胡同1号,是清末著名法学专家沈家本的故居,修缮时尽可能复原了故居在清末和民国时期风貌陈设,打造成为中国法治名人博物馆,发挥文物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又如,骡马市大街9号,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林白水曾在这里居住多年,开办了北京第一份白话文报纸《公言报》,经过改造升级,“椿树书苑”的牌匾挂上了院门,以社区图书馆的新身份向市民开放,故居变身阅读空间,是传统与现代最好的结合。

  中轴线纵贯北京城四重城郭,不同区段有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在常委会审议时,委员和代表们提出,一方面,要深入系统挖掘中轴线及各核心遗产点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国家记忆、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要做好文物历史资料整理工作,深化文物古迹发掘,丰富中轴线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文物合理活化利用的新机制、新办法。重点推动中轴线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服务业、与老字号企业等业态融合发展,鼓励文物保护单位为非遗传承传播、文化创意创作提供平台与资源,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文化的完美结合,发挥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攻坚克难,做好文物保护与腾退工作

  本刊:中轴线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涉及很多产权单位,文物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从调研看,中轴线文物保护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刘玉芳:对多年积累的中轴线文物保护“老大难”问题,这几年市政府在文物建筑腾退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累计腾退2358户,完成了总户数的97.68%。又如,中轴线第二大建筑群、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的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实现腾退、展示和开放。再如,南锣鼓巷推出“申请式腾退”政策,累计外迁居民401户。市政府还精心编制了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梳理中轴线遗产点和不可移动文物,提出详细保护项目和实施计划。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整治、街区更新,恢复街巷历史风貌。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修缮和管理运营,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实施文物“解危、解困、解读”工程,消除文物保护真空地带。中轴线上的超高建筑、影响风貌的外立面,也将有整治方案。

  钟鼓楼和永定门是中轴线北端和南端,是北京最早的“地标”。站在钟鼓楼和永定门上,分别向南和向北望,一些超高建筑分布在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之间,与中轴线历史风貌不协调,非常“刺眼”。此外,中轴线上14个核心遗产点中有5个存在被不当占用和使用的情况。先农坛、皇史宬等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被长期占用,私搭乱建,隐患重重。部分文物、历史建筑周边环境恶劣,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文物保护力量不足,保护专业化水平、科学化程度不高。由于产权单位复杂,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保护管理方式不同,不能适应整体保护的需要。

  本刊:在调研当中和常委会审议中,对于中轴线文物保护与腾退工作,委员、代表关注哪些问题?

  刘玉芳:委员和代表提出,要把清理文物“贴身”建筑和“矮化”超高建筑作为中轴线风貌整治的重点,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中轴线整体景观和历史风貌得到明显改观。涉及的在途建设项目要按照新版总规要求重新审查把关,对其建筑高度、体量、造型、色彩、功能等进行严格管控。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产权单位复杂,目前没有形成文物建筑腾退的统一政策、统一方案,也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每个文物建筑腾退工作都很艰难。委员和代表们提出,健全中轴线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有效推动央地、军地齐抓共治,全市一盘棋,共同做好文物建筑腾退、保护工作。可以考虑借鉴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的机制或借助其平台,探索建立包括中央部委和军队单位在内的首都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决策机制,发挥组织协调和议事决策作用。充分利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腾退出的空间提供可供选择的搬迁方案,研究统一腾退方案,做好政策保障。研究把握文物腾退的依据和尺度,明确哪些文物必须腾退,哪些不用腾退。制定文物腾退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腾退重点放在问题突出的先农坛等核心遗产点上。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

保护和提升老城,造福居民群众

  本刊:市委提出,抓好老城保护提升,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在您看来,在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怎样让居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如何让居民群众参与其中?

  刘玉芳:“城,所以盛民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对城的解读是,民乃城之本。中轴线不仅是游客仰慕的旅游胜地,更是市民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园。在中轴线申遗保护和街区更新中,要把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按照需求织补功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而无论是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环境治理、风貌提升、街区更新、民生改善、功能优化、对外宣传、社会引导,还是挖掘与阐释中轴线文化内涵,讲好中轴线故事,都离不开新老居民共同参与。

  比如,从东四四条步行到东四六条,人们看到的是充满古韵的历史文化街巷,恢复历史风貌的文物古建,干净整洁的四合院落,以及便民蔬菜店、休闲象棋桌、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电动车充电棚、便民美发店等便民服务设施,居民自己打理的小微绿地和“口袋花园”,看不到拆墙打洞、物料堆砌、乱停乱放。这既得益于2017年4月以来实施的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也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居民们组织成立小院议事厅,就街巷治理提出真知灼见,成立养犬自律会、养鸽协会、花友会,美化环境,守住乡愁。又如,核心区探索的“共生院”模式,就是在完成大杂院部分居民腾退后,利用腾退空间增加厨卫浴等生活设施,为留下来的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既对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营造整洁优美与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也引入符合需要的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业态,促进街区有机更新。

  结语:采访的时间到了,刘玉芳意犹未尽,她表示,任何一处文物都不可再生,也不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回顾调研工作,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中轴线申遗保护,人们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重视起来,“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贴边”建设、“超高”建设、私搭乱建、大拆大建等破坏文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围绕尽快排除中轴线文物保护安全隐患,加强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各级政府锲而不舍,不遗余力。社会各界牵肠挂肚,建言献策。保护好中轴线文物和文化遗产,已经形成社会共识。而随着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了,原本沉寂的文物在居民群众生活中“活”起来了,越来越多居民群众参与到文物保护、街区更新中来,为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增添了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