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6期 > 特别报道

保护好北京老城的“脊梁”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轴线文物保护情况的报告,共有9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

  大家认为,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代表中华文明精华,彰显东方建筑魅力,撑起古都历史文脉,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普遍价值,中轴线沿线文物是中轴线的实体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的载体,要以世界遗产的标准保护好、利用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组织编制了相关保护规划,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申遗综合整治行动,部分市属单位的文物腾退取得重要进展,风貌整治稳步推进。同时大家针对中轴线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重点文物腾退和风貌整治有待加强、中轴线文化挖掘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强化中轴线文物保护能力,提升整体保护水平。丛骆骆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中轴线文物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安全,一方面要夯实文物使用者的保护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查处。周开让委员建议,文物保护要划定范围,对范围内的文物进行清理和标识,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江泽平委员认为,中轴线文物保护和长城等单体保护不完全一样,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还有文化传承的问题,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利用,要有一个可持续利用的清晰目标,平衡和满足各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建立健全中轴线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扩大社会参与。马林委员建议,加强统筹协调,相关单位要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周开让委员和卫爱民代表建议,建立健全中轴线区域文物保护机制,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国家和首都发展的大局。丛骆骆委员提出,中轴线文物保护工作仅靠政府部门、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显然不够,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全面参与、共同保护,建议将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要将破坏中轴线文物的典型行为公之于众,形成保护中轴线文物光荣的社会共识。

  做好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持续推进风貌整治。闫傲霜副主任指出,中轴线是动态发展的,标志不同时代文明进步的过程,腾退和风貌整治等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此外,要充分研究现有法律法规对文物腾退问题的作用。卫爱民代表提出,目前部分文物保护单位里面是大杂院,建议市政府摸清底数,统筹研究腾退进度。马曙光委员建议,建立文物腾退、修缮、恢复、保护等相关体制机制、整治措施和资金筹措制度,按照已有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制定一个一揽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这项工作落地。丛骆骆、伍义林委员建议,要把中轴线文物保护和完善居民生活环境相结合,将中轴线保护和街区更新、城市宜居、公共设施建设整体配合、规划到位,提升中轴线区域环境品质。

  加强中轴线文化内涵挖掘,积极宣传中轴线文化价值。闫傲霜副主任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见“物”不见“文”,做好中轴线价值挖掘是中轴线保护和文化保护最核心的内容,不仅要挖掘其对北京营城建都的价值,还要研究其对于城市发展变迁过程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建议走出去多交流,展示中华文明。崔新建委员认为,中轴线文化价值挖掘和阐释非常重要,中轴线城市建筑的布局是中华文化一个很好的载体,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作出不同层次的阐述。伍义林委员建议,要充分挖掘中轴线保护的意义,形成重视中轴线保护的氛围。吕佳颖代表建议,要明确中轴线文物保护的价值和内涵,坚持文化品牌理念,建立民族品牌,发扬和推广中轴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