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6期 > 随笔

垃圾桶 也是一道不可不看的城市风景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头,整洁时尚的垃圾桶,成为了一道不可不看的城市风景。而这些自带智能传感器的垃圾桶正是静安区试点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它们与绿树成荫的马路、鳞次栉比的商场写字楼一样,透露出这座城市精致的气息,也映射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南京西路垃圾桶保持整洁的“秘密”

  在南京西路街边驻足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垃圾桶真不简单。每个垃圾桶上都用中英文明确标识了“干垃圾”“可回收物”“烟蒂”的投放位置。更有意思的是,垃圾桶内还另有机关(如图一、图二所示)。在“干垃圾”箱体内部上方安装着一个智能传感器,即“垃圾溢满监测器”。当箱内垃圾超过设定值,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在3分钟之内就能迅速赶到现场,并联系环卫作业部门。几分钟后,环卫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清理保洁。从报警信号发出到清洁作业完成,只需约10分钟。这就是南京西路上的垃圾桶始终保持整洁状态的秘密。

  此外,在南京西路沿线及周边4平方公里区域内,还有数百个与“垃圾溢满监测器”功能类似的感应器。这些感应器对窨井盖移位、道路扬尘、积水等公共事件进行实时报警。这些感应器发出的警报,与南京西路街道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指挥平台相连,并通过系统数据交换处理,对市容作业、城管作业进行实时调度指挥,避免了类似“环卫作业刚完成,绿化补绿又弄脏地面”的场景出现。

  南京西路通过感应器、视频系统、城管作业数据与精细化管理指挥平台,将信息采集与大数据分析高度融合,实现了数据统一、区域统管、资源统筹,建立起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后盾,大大提升了区域内的综合治理能力与街区风貌品质。

  同乐坊的“垃圾分类”引领“新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考察上海时曾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如果说南京西路街头的垃圾桶,呈现的是静安区精细化管理的“精细”之所在,那么同乐坊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引领着这种“新时尚”。这里的人们已养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垃圾先分类再投放。

  同乐坊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是海派文化的一处新地标。

  园区采取了各种方式、运用了多种传播媒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宣传栏、垃圾桶上张贴新版上海市垃圾分类说明,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通过设置不同颜色标识的垃圾桶、垃圾袋,时时提示投放者垃圾需要分类,逐步使垃圾分类的理念及方法渗透到各个层面,使之成为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

  以快递纸盒为例,此前很多人会将其当成一个完整的垃圾扔掉。按照垃圾分类提示,快递盒扔掉前,需要先将盒子上所有的胶带撕下来,胶带属不可回收物,要放在干垃圾桶里面,纸盒是可回收物,要放在可回收桶里面。再如,盛有残羹剩饭的一次性餐盒,餐盒属于干垃圾,剩饭剩菜等餐厨垃圾属于湿垃圾,扔掉之前,需要先将餐盒和剩饭剩菜分离,然后再分别投放到干垃圾桶、湿垃圾桶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同乐坊还对餐厨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就地减量。园区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引入了餐厨垃圾处理生化设备,通过搅拌、推压、烘干等几个步骤,将湿垃圾就地变废为宝。餐厨垃圾中被分离出来的污水、油、残渣都各有去处,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中,油可以做生产洗涤用品或工业用油的原料,残渣在处理后可以作为绿化的肥料。餐厨垃圾不出园区就地处理后,整个园区的餐厨垃圾减量化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避免了二次污染。

  垃圾分类标注城市文明新高度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党政机关要先行,宣传动员要深入,要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垃圾分类的主角。在同乐坊、静安区以及整个上海市,活跃着很多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他们身体力行带头进行垃圾分类,深入居民小区、商业楼宇、机关单位宣传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方法。他们相信,当每一位市民都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都掌握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当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减量也会成为真正的新时尚,也会深刻改变千百年来人们养成的生活习惯。

  垃圾分一分,文明长十分。垃圾分类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垃圾分类最终达到的水平,将标注城市文明的最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