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9年 > 第3期 > 特别关注

吴晨:新时代北京城市复兴之路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用专门篇幅阐述了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工作部署。对北京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用,开启了城市减量增质发展的新篇章。人民城市的核心就是人民,核心理念就是人本精神、人文情怀和人居理想。我结合实践谈谈对北京城市复兴的感想。

  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抓手,推进历史街区更新与复兴

  按照新版城市总规的相关要求,加强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坚持“保”字当头,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历史名城保护、首都核心区功能保障和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关系,重视老城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和保护好历史文脉。我们持续开展了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提出了营城“八法”,提出了北京老城复兴计划,提出了老城总体空间框架和设计策略。结合老城“疏解整治促提升”,加快疏解腾退空间的改造升级和业态转型,加强“留白增绿”,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符合老城空间特征的开敞空间,恢复老城舒缓有致的整体城市意象。

  以共生院为抓手推动老城复兴,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合院建筑是北京人居历史的代表,也是北京历史活化石,构成了老北京最基本的居住单元。四合院与胡同生活,是“北京乡愁”集中体现,随着社会发展,相当数量的四合院都演变成了大杂院,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大难题。大杂院的改造成为破解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关键。我们提出“共生院”理念,加快推进“共生院”试点工作,实现保留的传统建筑与植入的现代建筑共生、留驻的老居民与迁入的新居民共生以及传统的院落居住文化与当代居住文化共生。南锣鼓巷地区以共生院的改造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恢复传统四合院风貌,针对留住居民、完善厨卫等现代生活功能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公共环境,恢复院落格局,实现“老胡同、新生活”。努力实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的目标。

  以责任规划师制度为抓手,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

  我们历经十余年,进行大栅栏地区的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在北京建立了首个指导地区渐进式更新的城市设计框架和与之匹配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在老城保护更新中率先引入城市设计工具,最终形成有效指导这一地区规划实施的控制性引导规划。地区代表性建筑群“北京坊”项目实施完成,成为代表北京城市复兴成就的“金名片”。

  我们又作为南锣鼓巷街区的责任规划师开始参与南锣鼓巷地区疏整促工作,着眼区域大系统,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性深入研究。首次编制城市管控设计导则,《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试行)》的发布,对北京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起到了积极推动和示范作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是北京发布的首个关于风貌保护的管控导则,该导则将原有面向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城市设计导则的应用,拓展延伸到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城市管理层面,有效动员引导社会参与,推动共治共享。

  以文化活力地区营造为抓手,打造老城复兴金名片

  打造前门、大栅栏等特色文化活力地区。在“北京坊”项目的整体设计中,我们对地区的规划实施结果和设计,进行了近10年的持续跟进。设计在充分尊重大栅栏片区的历史文化、街区肌理和传统商业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创意文化产业,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街区,实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风貌复兴与活力复兴。“北京坊”地区渐进式有机更新与复兴,在更新过程中以物质空间营造为基础,以历史文脉为传承,进行城市修补、缝合肌理,融合商业文化,重塑地区活力。同时结合地区业态发展需求,结合地区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了创新性地更新实践。

  以恢复历史河湖水系为抓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自2015年开始,我们针对前门三里河及周边地区的现状条件,开展城市设计工作。设计恢复三里河河道,从改善人民居住生活环境出发,提出城市减灾、民生改善、风貌重塑、城市织补、空间提升、文脉传承、生态修复、设施完善等理念,成为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双修的新探索、新模式,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景观。目前,业已恢复的三里河水景“正阳观水”,被选为北京新16景之首,是群众游乐休憩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向市民提供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滨水开敞空间,我们还先后完成了什刹海周边环湖景观的规划设计,持续推动恢复故宫周边传统水系的梳理、挖掘与展现的工作,构建区域联通的生态和历史景观系统。

  以文化资源利用为抓手,使城市建设更具人文关怀

  首钢是北京率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典范,今年将迎来百年华诞。在这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首钢“北京老厂看看”,是对首钢续写百年传奇的巨大鼓舞。

  十年来,我们持续参与了首钢北京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长期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应该说是“十年磨一剑”。首钢北京园区,将通过四大路径实现四大创新:创新文化融合传承,实现文化复兴;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产业复兴;注重生态修复治理,实现生态复兴;坚持共建共治,实现活力复兴。如今漫步首钢百年老厂,曾经的“钢铁巨人”已华丽转身为空气清新宜人的高端绿色生态园区,曾经的北京工业“长子”,现在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创新景象。

  我们亲历的这些是新时代北京发展与复兴的华美篇章。作为来自一线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未来将更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积极保护、有机更新、整体创造、全面复兴,在世界范围内为北京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作者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