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8期 > 研究与探索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激发首都发展新动能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首都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加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遇到"天花板"情况下,北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加强"四个中心"建设。这其中就包括全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两个中心。在文化与科技日益融合渗透的今天,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促进首都发展,迫切需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先导和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不仅以其自身的实力、潜力、活力和凝聚力显示和标志着综合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以其特有的导向、融合、渗透等功能,通过对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巨大策动力和对国民素质的精神感召力来带动综合国力的增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利于创新的文化既是吸引人们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精神条件,又是激发人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动力。

  近代科技革命之所以首先产生并发展于欧洲,不仅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及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也同那里发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人文背景直接相关。正是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使多才多艺的学者们以新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文学、艺术、天文、物理、医学等的研究创作和著书立说,反对禁欲主义,崇尚人的个性、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反对神学统治,奠定了资本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在成为科学活动中心的过程中,也都伴随着深刻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嬗变,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但凡科技创新成果多的地方,往往拥有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创新文化环境就如同系统软件,使人思维活跃、精神振奋、激发创新热情、迸发创造火花,并将区域内的各种创新要素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从国外来看,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导致的思想、观念大解放,就没有近代欧洲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发明;没有多元价值观"共振"导致的观念创新,也就没有美国的硅谷。从中国来看,没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导致的思想解放,就不会有后来两汉农业文明的进步及其他科技发明。因此,北京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科技创新是文化中心建设的支撑与引擎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生产、传播、形态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中心建设的支撑与引擎。国外的文化中心发展历程已表明了这一点,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这些地区科技都非常发达,为其形成为文化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通过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水平,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技创新会带来全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乃至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行为规范等,并渗透和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人类的思维方式朝着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等方向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了人才等资源的聚集与发展。

  科技创新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手段。一是科技创新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在以往,文化生产主要以个人生产为主,效率低、产量低,传播范围窄、速度慢。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拓宽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二是科技创新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现代科技的进步,打破了以往文化产品表现手法的障碍,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方式。三是科技创新加快了文化与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升了文化的传播效率。正是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才使文化信息接收的时空壁垒得以破除,大大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断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无时不在塑造着社会文化的形态,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变迁。由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造就了一系列的新兴文化业态,如动漫、网络游戏、掌上图书馆、手机媒体、移动视频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当前,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科技手段,培育和发展文化新业态,发挥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首都发展的新动能

  文化、科技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和表现形式,前者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后者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前,北京正在围绕"四个中心"这个新的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只有更加深刻地认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有效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才能真正有效地形成首都发展的新动能,更好地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新动能是相对于旧动能来说的,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增长,而新动能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生产要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对于北京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关键是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新,使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产生"1+1〉2"叠加效应。

  当前北京正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亟需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发展新动能,就要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快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是首都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

  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发展,做好、做亮传统文化,使北京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率。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需要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好文化与科技的互融互促作用,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内涵,保留其传统文化精髓,并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使其长久生存并不断焕发活力。同时,将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与节庆文化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输出等结合起来,既切实保护好首都文化成果,又将其推介到世界各地,增强北京城市文化魅力,并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筑牢思想家园。

  以文化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发展,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在新科技革命到来的时代,必须把文化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以文化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提升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以文化创新从根本上改善科技创新的环境,使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新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整合利用北京科技、文化、人才等各类资源,促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成。

  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凝聚新动能,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北京转型升级中落地落实。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统筹协调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既要以文化创新不断激励科技进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力,促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建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持续加大对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对文化的支撑水平,从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创新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