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8期 > 特别关注

发挥制度优势 汇聚智慧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年初市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三城一区"的定位做了精准论述: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怀柔科学城要"突破",未来科学城要"搞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从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到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这是北京转型发展面临的一场考验。

  听取和审议"三城一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重点是"三城一区"的规划编制、建设发展、政策集成及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等情况,充分依托科技代表小组,深入"三城一区"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院校、科研单位、辖区企业、服务机构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这项工作,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广泛汇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推动"三城一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科技创新主平台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大科学城"一直备受瞩目。为了避免同质化,"三大科学城"在规划之初就各有侧重。中关村科学城要集中力量主攻前沿性的原始创新,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在基础科学研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科学城要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7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科技代表小组代表赴中关村科学城进行调研。委员和代表们实地察看了中科院创新成果展,听取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发展情况的汇报。

  委员和代表们建议,随着各地高新产业区的兴起,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中关村科学城要找准定位,围绕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聚焦";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入到真正的科技创新活动当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强调,科技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处理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关系,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供给;要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整体生态,在财政投入、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人才管理等方面,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更好地提供服务和保障。

  7月10日,在对未来科学城的调研中,委员和代表们了解了未来科学城公共核心区规划、企业入驻、人才引进等情况;实地察看了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创新研发情况;听取了未来科学城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委员和代表们建议,未来科学城要加快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三大科学城之间的交通连接网络;要推动"打开院墙搞科研",促进入驻单位科研资源向社会开放;要引进多元创新主体,发挥多元创新主体的交叉激活作用,促进形成相互激发、催化转化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未来科学城的整体活力。

  7月25日,在对怀柔科学城的调研中,委员和代表们察看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了解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卫星工程实施运行情况。在听取怀柔科学城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整体情况的汇报、怀柔科学城密云区块规划建设情况的汇报后,侯君舒副主任指出,建设怀柔科学城,是国家的战略需要,要坚持高点站位,着力打造百年科学城、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密云两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大事办好,在规划、建设、管理、人才服务、协同创新等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委员和代表们建议,要尽快建立完善科学城管理和运行机构,畅通怀柔区、密云区以及市有关部门的协调运行机制;要会同住房建设、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研究,在人才政策及住房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要充分发挥怀柔、密云两区生态涵养区的环境优势,提升国际吸引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三大科学城"是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一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统筹顺义、大兴、通州、房山等地区空间资源,打造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则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主战场。2018年及"十三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

  7月13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带队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调研。委员和代表们了解到,目前,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正在积极推动"三城"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在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委员和代表们实地察看了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辅助截瘫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作为北京的高新科技企业,大艾机器人公司独立研发的这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康复设备,产品以多关节、多自由度、多速度的模式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可有效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

  在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委员和代表们了解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创新研发及环保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听取了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本市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委员和代表们提出,在本市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过程中,亦庄开发区要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要统筹空间资源,根据亦庄开发区的新定位、新目标,合理规划产业用地;要畅通"城-区"对接的机制和渠道,整合创新成果转化的七大要素平台,调动"三城"成果在开发区转化的积极性;要强化应用导向和市场引领,加强制度保障,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本市的示范应用。

  闫傲霜副主任指出,亦庄开发区发展起步较早,工业基础较好,面对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新定位,开发区要在全球产业调整中找定位,在国家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中找位置,在科技竞争的领先一步中找先机,在与三大科学城的互动中找呼应。要厘清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边界,在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方面,发挥好政府和国家队的作用。

  高校院所和企业界人士献策"三城一区"建设发展

  7月18日,委员和代表们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芯国际、美团点评、商汤科技等企业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与会人员建议,"三城一区"规划要与高校院所规划紧密衔接,充分考虑高校院所的现状和诉求;要根据央属高校院所和市属高校院所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发挥其在全国科技创新建设中的不同作用;要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设施、重大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要推动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在编制、人员、资金、资产、审计、评价等方面改变将其作为一般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

  来自清华大学规划处的孙炘提出,中关村科学城的规划最好能够结合清华大学等高校校园内部的规划,听取区域内高校的意见,不能想当然地对学校周边的区域,甚至是学校内部区域进行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的杨登才提出,目前,从高校实验室出成果到最后真正产业化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叫"最后一公里"。其实"三城"也承担了很多基础研究,建议"三城一区"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更深度地跟学校的科研相融合,把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通。

  北京邮电大学的刘只晗提出,对于"三城一区"的规划,可以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结合起来看,要提质增效,边疏解、边提高。中关村科学城的规划里把"疏解"摆在了重要位置,比如需要疏解老龄人口、疏解高校等,但是老师和学生被"疏解"到了郊区,可能会降低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所以,解决好疏解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问题,以及安居、配套等问题尤为重要。

  来自科技企业的人士提出,要把教育、医疗等核心区相对密集的优质资源向"三城一区"疏解转移,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推动实现职住平衡;要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为留住科技人才提供畅通的渠道。科技城是一个"城"的概念,在配套公共资源方面,除了教育,他们特别关注交通问题。目前怀柔科学城的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建设还相对滞后,连接怀柔与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经常拥堵,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还未能实现有效衔接,这都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会人员还提出,"三城一区"规划要在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方面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为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留出空间;要处理好与所在区规划的关系,加强空间规划衔接,保证产业发展用地需要;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本市的示范应用。

  根据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人士的提议,委员和代表们建议,建立健全更加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给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加大科研成果的主观性评审评价权重,建立科研活动的容错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畅通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对接渠道,大胆尝试新技术、新产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积分落户政策,让企业真正急需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