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8期 > 卷首语

坚定不移 蹄疾步稳 推进“三城一区”建设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三城一区”建设是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出现新的趋势,我国科技强国战略遭遇蓄意围堵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本市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展开的。应当说,“三城一区”建设的形势逼人、使命催人、前景喜人。

  推进“三城一区”建设,要构建三重交织支撑的生态系统。一要优化“三城一区”内部的小生态,按照产学研用的创新链,吃住行娱的生活链,生产加生活、宜居又宜业的服务链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政策环境;二要强化“城”与“市”互动的中生态,既要集全市之力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又要根据社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需要交任务、压担子、促创新;三要把握全国科创中心引领、副中心和雄安两翼并振、京津冀区域协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的大生态,推动成熟科技成果和产业的跨区域、全行业转移转化,扩展“三城一区”辐射带动空间渠道和在腹地的多轮创新。

  推进“三城一区”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完善神经系统,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着眼于中国制造2025,运用“看得见的手”,推动加快人才集聚、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产业布局、开放共享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着眼长远解决好卡脖子的工程技术和工艺水平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善循环系统,强化市场的“血液”输送功能。运用“看不见的手”推进人力资源、社会资金、科学设施、交叉学科、各类企业和组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有限资源在成果转化、市场粘性等关键部位的最大效用。

  推进“三城一区”建设,要围绕一个“人”字来塑城。建设“三城一区”离不开各类人才。要抓住美国和西方国家不断缩减科研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全球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同时也要发掘和培育与之匹配的一流企业家、工程师、实验员、技术员、创业者和寻梦人。环境舒适、服务便利、文化荟萃、艺术繁荣、灵感频显、猎奇好新、承载支撑、创新迭进、首倡首用、反馈包容,都离不开人。人的关系决定着城的灵魂、禀赋、性格、作为和命运。因此要重视聚人的进度,更要提升待人的温度,要以人为城,认真解决好每个人的现实问题,实现守望相助、相互支撑,而不能以城围人,想尽办法拉人头,人才来了又举步维艰、难尽其用。推进“三城一区”建设,要以零容忍态度对待“不作为、乱作为”。当前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时机宝

  贵、责任重大,容不得等待观望、等闲视之。因此对于规划中不深不细不远不实的问题要零容忍;对于建设中重进度轻质量、重靓度轻厚度、重硬件轻软件等做法要零容忍;对于改革中揽权诿责、保守塞责、阻滞创新的现象要零容忍;对于协同中站位不高、格局不大、区域辐射带动不积极的行为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