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7期 > 特别关注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议案办理工作进行时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五六月的北京,花开似锦,万木葱茏。

  5月11日一早,改造后的石景山模式口南小街格外热闹。一行人穿行其间,时而与店家交流,时而向街区负责人询问改造修缮情况,南小街正是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督办调研组调研的首站。

  在几天前召开的议案督办工作启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发表讲话,提出参与议案办理的代表要主动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提出更加符合规律、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按照常委会工作部署,肩负人民的重托,议案调研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侯君舒带领调研组先后来到石景山、朝阳、怀柔、丰台、西城、东城等区,深入部分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基层文化中心、实体书店、文创产业园等地展开了实地调研。

  千年文脉 风采重焕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三个文化带”之一,连同北部的长城文化带和东部的大运河文化带,这三条文脉串起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横跨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六区的全部或部分,几乎占据了北京市总面积的17%,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16件议案有4件都与此有关。

  模式口街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它现存26处保护比较完整的传统四合院,有法海寺、承恩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众多文物古迹。

  回望历史,这里曾是西周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几百年贯穿京城与塞外的“驼铃古道”,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也是从这里走出。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这里的文化历史形态被逐渐湮没。

  为了恢复历史风貌,2016年10月,模式口文保区全面启动修缮改造。改造后的南小街古色古香,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得到挖掘,千年古道尽显民俗特色,日益成为石景山历史文化的“金名片”。

  调研组对模式口改造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了解到该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目前存在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

  随后,调研组来到附近的法海寺,了解文物保护修缮情况;来到承恩寺的非遗展示平台,了解“燕京八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情况。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涉及多个区,如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跨海淀、石景山和门头沟三个区,涉及西山林场、军队多家产权,希望借助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从市级层面推动各权属单位合力共建。”石景山区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谈到。

  调研组认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注重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议市级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整体规划,加强协调推进力度,使“三个文化带”形成完整统一的保护发展体系。

  腾笼换鸟 凤凰涅

  北京是见证历史沧桑变迁的千年古都,其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

  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是代表们始终关心的议题。为了解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5月23日,调研组一行来到东城和西城开展调研。

  在中山公园,调研组在详细了解了社稷坛文物腾退情况之后,向政府部门询问起腾退文物的利用问题。

  “我们现在是把开放作为修缮的前提,努力做到保护与利用并重,使文物建筑在得到完整保护修缮以后对社会开放。”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说。

  从社稷坛出来,调研组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西城的白塔寺社区会客厅和福绥境50号院,了解胡同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

  宫门口东岔81号——这栋二层的小楼多年前还被用于办公,经腾退改造后,2017年变成了白塔寺街坊们的共享会客厅,成为街坊邻里最爱去的地方。

  一进门,调研组仿佛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排透明的供销社柜台和木制货架上摆放着雪花膏、玻璃糖罐儿、算盘和锈迹斑斑的台秤,每个老物件都给人以亲近感。再往里走,是街坊们做饭、做手工、会客聊天的地儿,烹饪社、京剧社、缝补社每周定期在这里举行活动。二楼还有大工作台和各种工具,是精通木工的劳作社活动的场所。

  据介绍,会客厅的设立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运用微循环、有机更新的理念,告别“大拆大建”的粗暴模式,通过人口疏解、院落更新改造、街区整治提升等方式进行空间改造,提升整体区域的复兴。

  西城区多措并举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老城提升的做法得到大家肯定。侯君舒指出,“白塔寺社区

  会客厅”这种模式对内汇聚社区居民、对外辐射社区文化,值得推广,并应给予政策支持。要从整体上统筹把握历史街区的建设和保护,可以不拘泥于细节的改造,探索实行精细化管理。

  调研组提出,随着本市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推进,腾退出来的空间如何利用成了新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历史名城是宝贵的财富,要积极落实总规关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对其保护利用要与人的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群众文化 活力无限

  群众是公共文化的根本,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要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5月14日下午,作为调研组成员,徐伟代表以朝阳区文化馆馆长的身份等候大家。

  多年来他一直在探索文化馆“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了追寻建立文化馆的初心,徐伟和同事们用了近40年的时间,探索将文化馆回归到“开启民智、移风易俗”公民教育理念的原点上。

  朝阳区文化馆实施“文化居委会”创新文化项目,开启社区文化治理新模式,将区域内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都纳入了服务范畴,陆续建立了下岗女工打鼓队、大学生戏剧节、白领话剧社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载体。9剧场、金刺猬、大碗茶故事会、一米田……几年下来,朝阳区文化馆创造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朝阳独特的文化馆发展之路让调研组成员眼前一亮,他们边走边看,对这座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三层小楼里隐含的理念宗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啧啧称赞,称其是文化馆发展的样本,非常值得推广和学习。

  “老徐,你觉得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现在都存在什么问题?”侯君舒问到。

  “街乡基层文化力量更替快、流动性强,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匮乏,这是个难处。”徐伟坦言,“将文化融入社区、融入家庭,能起到很好的粘贴剂作用,所以要把基层文化做强。”

  经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在基层,生命力在基层,重要保障作用在基层,只有基层文化活起来,百姓精神才能富起来。

  基层文化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个问题,5月21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又来到丰台区。

  马家堡街道戏曲文化中心,社区的票友们正在排练京剧;草桥社区文化中心,乒乓球台前社区居民挥汗如雨,放学回来的孩子们正在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写作业;今日草桥文化活动中心,舞蹈教室里有居民翩翩起舞的身影,乐器教室里的大爷大妈们正在吹奏葫芦丝……

  看到居民快乐满足的笑容,调研组一行倍感欣慰。大家认为,文化建设不仅仅有高大上的一面,更要接地气,公共文化的标准必须是老百姓能够得着的,社区文化要做到普惠,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文化的实惠。

  “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就是最好的。”闫傲霜在调研时强调,“文化是要百姓共同参与的,参与进来就有获得感,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特色,打造不同的文化品牌。”

  转型创新 化茧成蝶

  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前景广阔。加速构建与全国文化中心相适应的文创产业体系,是把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必然要求。

  在朝阳区,调研组来到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实地查看王开方工作室、央视娱乐传媒、蓝海电视等企业的经营情况;在怀柔区,调研组考察了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在新华1949产业园,调研组参观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中心,以及坐落在北京文化创新工场车公庄核心示范园的动信通讯和柠檬微趣科技公司。

  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仔细聆听文创企业负责人的介绍,询问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对政策支持的需求。

  与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类似,北京文化创新工场车公庄核心示范园也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其前身是新华印刷厂。通过设计改造,老旧厂房焕发青春,如今这里已成为文创企业孵化器,成为文化与金融、科技高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完成了化茧成蝶的过程。

  在调研中,大家了解到自2006年北京在全国首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本市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调研组对文创产业的增长态势给予了肯定,也强烈地感受到文创产业越来越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引擎。大家认为大工业模式不适合文创产业,简单地提供营商环境不足以支撑文创产业发展,政府部门要针对北京文创产业的优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

  闫傲霜指出,政策体系建设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文创产业“1+N+X”的政策体系建设要坚定地走下去,要统筹解决好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特别是对突破性较强的政策,要合力解决好它们落地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