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18年 > 第7期 > 特别关注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在新时代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北京文化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推动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迈进。

  我们认为,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吸取和借鉴各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好的经验,确保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先进性和引领性。

  北京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尚存一定差距

  在体现国家意志的文化共识、文化品牌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方面,北京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还存在差距。不少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在传统文化或文化经典的阐释、国家历史、地域特色等宣传方面都付出了较大努力。如以色列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设立建国史展示墙,墨西哥在贝尼托·胡亚雷斯国际机场设置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有民俗表演和手工艺体验馆等。另外各城市还有各种特定的官方典礼仪式、文化活动等,如白金汉宫门前换岗、纽约白宫的复活节找彩蛋等活动。北京虽然也有不少庆典仪式与活动,如天安门广场升旗、天坛祭天大典等,但机场、火车站尚缺少系统的文化展示与宣传活动。

  一些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标签,例如巴黎的时尚、洛杉矶的影视、纽约的百老汇、东京的动漫、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威尼斯的艺术双年展等。此外,欧洲文化之都活动、戏剧节活动等,亦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文化活力、提高城市知名度、汇集顶尖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虽然也有诸如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但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签,应在展现传统、体现品味、生发快乐的基础上进行品牌策划。

  纽约、伦敦等城市都有集中的文化聚集区、高品质的文化空间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如纽约百老汇、林肯艺术中心和伦敦特西区等,均拥有层次丰富的艺术门类,是文化设施聚集区;同时具备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如咖啡馆、餐厅、书店等,极具文化活力。其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高,文化氛围浓郁。软件与硬件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印象空间。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大多是孤立的,且周边(内部)缺少相应的服务配套,在带动地区活力方面贡献不足。如国家美术馆、北京音乐厅、首都剧院等,都是单一设置,周边(内部)没有与之相配的服务设施。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策略建议

  作为大国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要特别注重保持先进性、特色性、多元性,如此才能很好地弘扬中华文明并引领时代潮流。所要达成的目标应当为:成为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策源地,确立国家主导文化;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成为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地,发展科教创新文化;成为五彩斑斓的艺术创意之都,促发艺术创意文化;成为人类宜居城市的典范,完善宜居城市文化。为达成这些目标,我们建议: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空间品质

  加强国家、民族重大题材纪念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我们建议建设若干个国家纪念地,如国徽国歌国旗纪念广场、宪法广场、中华历史纪念园、中华文化体验园等。

  加强北京博物馆群的建设。如在天安门广场周边打造以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皇史宬为主的博物馆群;在南中轴大红门附近打造以北京规划展览馆、地质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为主的博物馆群。

  加强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设,以鼓励现代艺术的繁荣。如利用火车站腾退后的空间及古代遗址公园建设新时代艺术博物馆。加强演艺中心的建设,在长安街六部口附近,结合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建设新时代演艺中心。在天桥附近,结合天桥剧场、天桥艺术中心等演艺场馆,打造天桥演艺中心。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依托长城、大运河、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北京中心城或老城内的各腾退空间,建设北京市级文化馆;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的空间品质和服务水平。

  2、做好研究考证,强化北京城市文化特色

  加强北京传统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做好申遗工作,继续向南向北延伸,以此象征北京城的承前启后,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功能调整和整治更新,使其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做好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工作,使老城成为人类城市生活的典范。

  做好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等资源的普查、登记、划定及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对北京历史的研究和考证,让历史重现、活化;加强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和考古挖掘工作,如古蓟城至金中都遗址考古;加快完善保护政策、法规、机制、标准等。

  3、编纂整理典籍,创造特色文化产品

  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经典作品的整理,如重新整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古代典籍,编纂《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等。

  加强近现代重大文化成就、重要文学艺术成果的整理、编纂工作,如启动《复兴文库》的编纂工作,策划、创作一系列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艺术作品。打造国际文化交流旗舰品牌,继续开展“感知中国”“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文化年”等品牌活动,建立品牌活动的常态化机制。

  注重开展口述史的记录、整理、出版工作,让集体回忆丰富历史,同时激发公众对城市的热爱之情。

  4、完善文化政策,健全文化机制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对创新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文创产业基地的建设,继续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751、宋庄、下苑村等)的建设和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事业中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鼓励私人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文化设施的共享、开放机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文化设施的开放共享;提高文化设施周边空间的开放度,促进城市空间品质改善。

  研究制定文化、公共艺术的资金保障机制,如设立公共艺术、公共文化百分比贡献机制,将建设项目投资的1%用以扶持公共艺术或投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