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3期 > 大会聚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博物渊薮予过去以未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吕亚南

  “不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当下,“为博物馆的长途旅行”逐渐成为年轻人间的一种新风尚。去年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热门文博场馆一票难求,多次冲上了热搜。随着文博场馆与公众间的“双向奔赴”,作为一名资深文博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领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博物馆法》的议案。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其数量、质量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王春法认为,要努力推动文物“走”出来、“动”起来、“融”进去,让文物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走进广大观众脑海之中,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方寸千年精微广大

  与“夏商西周”云端相见

  “妇好”青铜鸮尊的用途是什么?“利”青铜簋铭文中的“岁鼎”二字何意?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中找到。沉睡千年的文物在数字时空醒来,博古通今的数智人成为观众向导……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研成果,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探索者、参与者,“而且在展厅内再现文物采集、应用场景和数字运行平台,通过对人、物、环境的透彻感知,融合分析,实现智能管理,同时通过互动设备将数字展厅与陈列原文物的“古代中国”展厅联动起来。”王春法介绍。“智慧国博”已经不断地打破“人—物—空间”间的隔阂,让观众在方寸之间感受中华千年。

  人文渊薮,传统尽在博物馆。随着我国博物馆种类更加丰富、样态更加多元、理论更加完善,不止智慧博物馆建设,藏品征集、馆际文物交流、展览展示、社教传播、文物数据授权保护、总分馆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可行的经验做法,已形成成熟的博物馆管理运行体系,这些都可以通过转化为法律的方式固定下来。王春法建议,《博物馆法》立法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成熟的管理体制经验,还要广泛征求社情民意,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

  “另一方面,国博作为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已经30多年没有新的考古发掘品入藏。”提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王春法说道。他解释说,考古发掘是我国博物馆馆藏品来源的重要渠道,但综合性博物馆不具备考古职能。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考古发掘单位最新发掘文物的分配移交问题十分突出,越是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越面临考古发掘品入藏渠道不畅的问题。

  为此,王春法在议案中提出,通过《博物馆法》立法,理顺考古发掘单位与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在文物资源配置方面的关系,明确考古发掘品、司法罚没品中的文物艺术品、打击文物犯罪涉案文物的移交规程,最大限度发挥文物的作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让博物馆热度不止于“热”

  “新时代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体系布局持续优化、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并仍以每年200家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王春法说,从目前情况看,博物馆事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持续蓄能博物馆“热”,让一批批的观众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不断升温文旅市场新热潮。据统计,2023年全国博物馆观众超过12.4亿人次,近几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年均3万余个,校外教育活动年均30余万场。“跟着博物馆去旅行”出游形式受更多游客青睐。大众对博物馆需求持续提升,购物车里“考古”、电商平台上“博物”成为追求生活质量和文化品质新时尚。谈及此,王春法由衷感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热度”的背后是挑战。观众接待和运维保障压力激增下,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相对滞后、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藏品管理自主权缺失、经费筹措渠道不畅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催促着《博物馆法》制定出台,改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

  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从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供应角度而言,王春法认为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他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尚没有颁布专门性的博物馆法律,仅有《博物馆条例》作为法律依据,不仅法律效力层级低,而且已出台将近10年未作修改,许多规范既不符合博物馆发展实际情况,也与中央最新部署要求有差距,不能满足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的现实需要,确有必要尽快从国家立法层面制定一部统一高效的《博物馆法》,为文博场馆与公众间的“双向奔赴”保驾护航。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使交流互鉴更得“春满园”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在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使命天然。

  王春法认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阵地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理论品格,更加自觉地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事业中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更是“文化客厅”。作为国家“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王春法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持续领悟好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科学方法,输出一批代表国家历史文化水平,反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精品外展,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让全球观众感受中华文明之魅力,欣赏中华文明之精华,以广泛的文明交流互鉴全面展现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