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1期 > 特别报道

以奋进姿态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履职综述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高枝

  2023年是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开局事关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届首之年,市人大常委会把树立讲政治的鲜明导向、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为五年履职奠定良好思想政治基础放在突出位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紧扣群众所盼与人大所能,制定或修改了一批重要法规,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立法促发展、保善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大监督依法尽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履职出新出彩,建言献策渠道更多、回应更快……
  深思熟虑、谋定后动,新时代推动北京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踏实、坚定。
  高质量学习和调研引领人大工作开新局
  “学习”是贯穿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关键词。
  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学习工作的意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各专委会学习安排相继出炉,例会“第一议题”学习、专题讲座、履职培训、专题研讨、线上培训……分层次、全覆盖的制度体系,高密度、多形式的培训形式,为届首之年常委会的履职工作打下了狠抓学习、狠抓作风的坚实基础。
  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重大意义,到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运行,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本质属性、基本原则……市人大常委会和专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班紧扣中心大局、聚焦民生关切,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态度,让新任组成人员实实在在经历了一次“充电蓄能”。
  四期代表履职学习轮训班陆续举行,共358名市人大代表和88人次市、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实现了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任期第一年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基础知识学习全覆盖。
  学习开局,调研开路。市人大常委会将调查研究作为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既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同时将固化经验与破解难题结合,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修改动物防疫条例立项论证广纳民意,通过12345热线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市民群众意见建议600多条;外商投资立法调研先后召开30多场座谈会,从补齐短板、扩大优势、打通堵点、推动共建等方面梳理问题清单40余个;“走基层·访代表”调研组先后调研走访了全市14个区的近40个代表家站,带着“家站功能如何发挥”“群众怎样解决诉求”等问题解剖麻雀、问计代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看,将开展主题教育和履职工作一体推进,既通过抓好主题教育激发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将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又通过良好的工作成效展现主题教育成果。
  绘就蓝图开启良法善治新篇章
  “生活中大家有哪些立法需求?未来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应该制定哪些法规,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去年4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荣梅来到门头沟区,专门就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京西古道的保护对于首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今被道路、建筑等隔断,变得残缺不全,要从立法的高度对古道的保护修复、沿线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进行规范和推动。”市人大代表王涛直奔主题,提出京西古道保护立法的建议。
  作为历史上北京城通向大西北的主要干道,京西古道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传承和活化利用迫在眉睫。
  2023年11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公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常委会采纳代表和基层的建议,将京西古道保护立法纳入了立法规划。
  “本届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早,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项目共识度高。”王荣梅说。
  突出精准收集,坚持开门立项,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三轮征集建议工作,向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区人大和政府,以及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顾问等征集到396项立法项目建议,数量为历次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最多。
  立什么法、什么需要立法,是立法规划编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论证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民生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和重要项目,调研组先后到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朝外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门头沟京西古道等地开展系列调研,同时对京津冀协同立法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使规划编制更加接地气、汇民意。
  翻阅立法规划,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方面,有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相关立法、城市副中心建设管理条例、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条例等项目,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方面,有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社会信用建设实施性立法等安排,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有养老服务相关立法、家政服务条例……82个立法项目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既注重与国家法律体系有序衔接,又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突出“小切口”,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全面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需要以系统思维描绘“立法规划图”,更需要一以贯之、干在实处,提高立法质效,推动蓝图落地、美景成真。
  为孩子们送上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作为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的首部立法,新修订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去年6月1日施行。依托12345热线建立未保专线、学校应定期开展防治欺凌调查、规范“剧本杀”等新业态、直播类培训要保证未成年人休息时间……条例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体现在了每项制度设计里。
  为建筑向“绿”而行再添“北京经验”。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以“坚持全寿命期管理、全领域推动、全产业支撑”为思路,对遏制建筑能耗上涨、建筑用能结构调整、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韧性城市建设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届首个代表大会立法项目助力科创“加速”。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是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应有之义,是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化科技创新成熟经验,引领、规范、保障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条例草案已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最大程度吸纳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增强发展新动能的共识。
  欲立良法,必循其道。
  发挥立法工作专班、双组长制和“四前四方”会商机制作用,法规草案及时咨询全国人大相关部门指导意见,专业机构深入开展民意调查,法治建设顾问深度参与,扎实开展立法协商……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立法的工作机制和格局,确保每一项法规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法规与时俱进、管用有效。
  创新方式人大监督有力有效
  去年6月6日,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大厅里一片繁忙,电话铃声、调度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同样高度紧张、紧盯电脑、忙碌记录的,还有在旁通过耳机同步旁听调度员接听受理急救呼叫的市人大代表王金辉。
  为提升监督刚性和实效,市人大常委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组邀请部分成员蹲点北京急救中心,从同步接听急救电话,到跟车转运患者,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全过程开展“沉浸式”调研检查,沉下身子体验真实工作状态,直面一线的难题和困境。
  王金辉是房山区大安山乡卫生院的院长,来自医疗工作一线、又亲自参与过条例修订的他,最是关心条例的实施情况。
  接电话要核对哪些信息、如何判断患者的危重程度、患者说不清楚地址怎么办……接听间隙,王金辉抓紧时间向调度员一一询问。
  随着调度指挥中心发出派车指令,王金辉跟随急救医护人员快速登上救护车,开始了对车组出车、救治、搬抬、转运等工作的全过程检查。
  “调度员的接线、派车是非常专业的,但呼入的电话仍有不少是非急危重症患者,高峰期救护车出车的任务量很大,也有不少老旧小区存在担架搬抬问题。”半天时间下来,王金辉和几位代表的笔记本上,记了满满好几页,提出了不少来自一线的观察与思考。
  王金辉和万欣、杨华等多位代表提出,要对急救人员在引进、招聘上给予政策倾斜,合理确定和调节薪酬待遇水平;尽早出台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办法,提升急救资源使用效能;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快速准确定位、及时应答、规划路线等方面的优势,让院前医疗急救更迅速便捷、准确高效。
  “‘沉浸式’的检查调研方式让代表真切感受到了条例实施产生的效果,也对一线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提出意见建议时更加精准有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胡姮说。
  从蹲点基层问诊“需求最前线”,到向前一步、主动参与,“介入式”开展专项监督,再到持续监督、多法并查……本着“掌握更真实的情况、提出更具体的建议”的原则,市人大常委以增强监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
  以法治之力守护“古都之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个执法检查项目,两个月的执法检查以“双组长制”高位推进,既深入钟鼓楼、万宁桥等15个重要点位调研,也前往中轴线沿线代表家站听取基层意见,推动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
  以代表智慧助力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监督调研组以紧盯重点群体就业和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目标,走进高校、中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网站,既调研就业总体情况,也了解各区稳岗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情况。7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汇集496位市人大代表真知灼见,着力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以“介入式监督”破解绿色出行难题。市人大代表围绕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车辆能源结构,以及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开展专项监督,以参与相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介入”方式深入调研,对8个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助力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密切联系代表履职展现新气象
  全体市人大代表,肩负着2000多万市民的重托。如何保证全体代表有更多渠道联系民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基层一线市人大代表直接联系的工作机制;全市共建成345个代表之家和2590个代表联络站,1.6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组建14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代表在立法、监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涉及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财政经济、法治建设等方面的774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全部依法按期办理并答复代表,超过8成被采纳吸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联系群众,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
  基层有智慧,实践出真知。为了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保障代表履职的方式,通州区开展“千名代表问政问需”活动,平谷区打造以“平谷民声”与“微网格”基层治理机制融合的群众身边家站阵地,朝阳区人大在街道和乡镇层面专门配备“代表事务助理”,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还有不少区建立“市人大代表联系区人大代表”“代表联系选民月”等制度,通过“小院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等让代表积极参与,在凝聚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的基层治理创新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帮助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在依法履职、推动问题解决中,践行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认真研究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必然要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过去一年,通过高质量办理,凝聚着代表智慧心血、承载着群众真切期盼的代表建议,转化为各承办单位助力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的实招硬招。
  针对周末通勤刚性需求降低,公交发车频次降低,小汽车出行增多,车道使用不均衡的情况,去年的市人代会上,马龙、杨中春、王建生等代表分别提出了优化公交车道设置的建议。
  市交通委、市公安局“接件即办”,在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政策,从去年6月起,先后分两批对公交专用车道进行优化调整,允许社会车辆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通行,允许核定后的单位通勤班车、校车在确定的公交专用车道启用时间段内通行,为市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
  公交车道优化调整只是代表建议办理的一个缩影,让大家伙儿高兴的不仅是出行的方便,更是“需求有回应、生活有改善”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更多沉甸甸的收获就在身边: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巩固“双减”成效,一批体育公园和健身场所投入使用,电信网络诈骗四级反诈劝阻体系已经建成,生态涵养区法院统一挂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区级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加速建设……
  “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也是办好代表建议的重要保证。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全过程联系,做到“办前沟通”了解诉求、明确重点,“办中沟通”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办后沟通”说明办理情况、回馈反馈意见,将建议办理从“有来有往”向“常来常往”转变。
  提出内容高质量建议、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来往之间,基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得以及时形成理性认识,百姓诉求逐渐清晰,代表建议愈发精准,政府举措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