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3年 > 第7期 > 巡礼

凝心聚力开新局 踔厉奋发谱新篇——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上半年工作亮点回眸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3年是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届首之年。届首之年也是关键之年,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在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要求,深刻把握人大常委会角色定位和人大工作历史方位,注重打基础、强作风、提质效,着力抓好主题教育、依法履职和自身建设,较好完成了上半年各项任务。128项既定任务稳步推进,在8项法规审议项目中,5项法规已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中4项已经通过。

  主题教育有特色,坚持以主题教育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等工作,打牢五年履职的政治思想基础;依法履职有担当,坚持以中心大局为核心,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与人大职能定位有机结合,以首善标准依法履行人大职责;自身建设有成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立规矩、定规范、严制度、补短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更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一切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一切精力向中心任务聚集、一切力量向中心任务聚合,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履职尽责,努力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民主法治保障,取得了丰硕的履职成果,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重质量、提效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做到于法周延、于事有效,促发展、保善治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通过实施,有序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反恐法办法、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等重点领域立法,完成审计条例(修改)、外商投资条例、动物防疫条例(修改)立项论证……

  重实效、强刚性,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立足总目标总任务的根本一致性,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监督的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不断提高。加强对政府债务监督,依法审查和批准了本市新增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季审”监督,首次对计划执行进行审议,完成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扎实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两区”建设“一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

  汇民意、聚民智,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工作,支持和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工作前进合力得到最大凝聚。深化联系机制,推动74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同496名市人大代表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邀请代表41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抓好代表建议督办,727件建议已全部办复;完善代表家站等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新增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好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赵志强)

【立法篇】

  以首善标准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部立法,充分体现北京市对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视。在上位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标准,制定许多具有原创性规定。依托12345热线建立未保专线、学校定期开展防治欺凌调查、学校依法配备保健工作人员及急救器材、提供安全便利校车服务、规范“剧本杀”等新业态、直播类培训需要保证未成年人休息时间,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体现在每项制度,推动形成以首善标准保护未成年人法治环境。立法重点听取学校师生建议,6月1日生效,被师生称为“儿童节礼物”。

  以反恐立法守护人民安全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实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是北京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采用立法专班机制,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汇集民意、聚集民智作用,挖掘超大城市反恐“立法需求清单”,将重大活动保障经验提炼为规定,建立首都功能核心区等重点地区一体化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新业态风险监测,推动无人机生产、销售、使用、处置管理法治化,建立重点目标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推动完善快递、长途客运、互联网平台、超高层建筑、水源地等重要点位的反恐措施。

  以守正创新理念提升地方立法质效

  对标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案。这是北京市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提升地方工作质效一项重要立法。总结重要立法攻关的经验,规定重要立法项目专班起草机制等。总结凝聚立法共识方面

  的经验,规定立法项目会商工作机制等。总结“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等经验,对完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功能作出规定。还进一步细化了法规立项论证的重点,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上位法执行情况。此外还规定每届人大任期内进行法规总体评估工作,明确与津冀人大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以法治加强人事任免工作

  对标3月修订地方组织法,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修正),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一项重要举措。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需要,增加了市监察委、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有关人员任免程序。完善逐人表决的人员范围,完善撤职案提出和处理程序等。完善了人事任免工作程序和方式,明确表决任免案前,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任会议提出、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

  以系统思维描绘“立法规划图”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及81个立法项目。下一步提请常委会党组会研究和市委常委会审定。规划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特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市委要求,与国家立法规划、北京市全面依法治市规划有机衔接,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储备立法项目。2021年10月启动规划编制,三次公开征集立法项目,邀请各级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从396个项目建议中提炼81个项目。

  以创新举措把好“备案审查关”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以来暨2022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过去5年实现对市“一府一委两院”备案审查全覆盖,发现存在问题规范性文件5件。坚持“有错必纠”,对文件涉及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权限、代表履职请假等规定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今年以创新举措进一步把好“备案审查关”,在市人大网站开通公民审查建议“一键提交”功能,扩大群众对备案审查工作有序参与。今年推动建设与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接轨高标准数据库。

  以问题导向推进建筑绿色发展立法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建筑绿色发展条例草案一审。这是北京市推进“双碳”进程一项重要地方立法。紧扣“全寿命期、全涉及领域、全产业链”全面规范的立法思路,拟从“遏制建筑总能耗上涨趋势、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强度、完善市场推动机制”等方面,明确建筑绿色发展路径、提供法治保障。围绕“如何让法规在能落地、可实施基础上又具有适度前瞻性、引导性”,会同相关部门调研,形成13个方面、54条的问题清单,组织80人次代表分6个小组开展调研。(薛睿杰)

【监督篇】

  以法治之力守护“古都之脊”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是本届首个执法检查项目,充分体现以法治护航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坚定决心。会前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执法检查,采用“双组长制”高位推进,推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北京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有关规定深入人心,促进“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要求落到实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深入钟鼓楼、万宁桥等15个重要点位调研,也前往中轴线沿线代表家站听取基层意见。

  以“沉浸式”调研呵护“生命健康”

  5月以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执法检查组以书面检查、实地检查、蹲点检查、专题座谈、市区联动、征集意见方式,调研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部分市人大代表从患者视角出发,开展“沉浸式”检查调研,观摩接听电话、调度出车、车上急救、院外院内急救衔接等环节,亲身体

  验急救服务质量和效率。就城乡、平原、山地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市区人大联动检查,海淀、房山、顺义等区人大围绕急救站点及AED配置等深入调研,将基层急需解决问题反馈到执法检查工作中。

  以代表智慧保障“最基本的民生”

  3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就业监督工作调研组立足推动“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工作目标,组织代表持续调研,推动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既调研就业总体情况,也了解各区稳岗就业政策。紧盯重点群体,走进高校、中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网站,掌握就业“第一手资料”。紧扣政府职责,6月至7月,74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汇集496位市人大代表真知灼见,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紧跟难点问题,调研推动解决灵活就业群体“换工作频繁、社会保障衔接难”等突出问题。

  以多法并查促进“两区”建设

  4月,聚焦“两区”建设痛点,对“两区”建设“一条例一决定”(《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启动检查。依据“一条例一决定”等确定“两区”建设86项任务台账,作为检查重点。开展书面检查、专项检查、数据检查、联动检查,形成检查闭环,推动理顺市区部门之间、各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以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以建议督办推动“生态美、百姓富”

  4月以来,围绕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督议题以及“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议督办,成立专项调研组,邀请建议领衔代表深入13个涉农区调研产业发展问题困难,以及林下经济与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林木保护等方面政策的关系,形成“问题清单”,与园林绿化、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座谈破题之策,促进解决全市性普遍问题,推进林下经济融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行动中。

  以“介入式监督”破解绿色出行

  5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绿色交通发展情况监督工作。聚焦“三优化一提升”,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介入式监督”,围绕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车辆能源结构,以及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分专题小组调研,参与到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中,在深入了解相关工作体制机制基础上研提建议。围绕慢行系统建设运行、大宗货物绿色运输、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科技研发支撑等开展精细化调研。第三方专业机构问卷调查市民诉求,让民意民智贯彻绿色交通发展全过程。

  以“周调研”维护消费者权益

  市人大常委会6月启动《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调研活动,组织部分代表调研商务、教育培训、医疗美容、民政养老等高频投诉领域,召开座谈会10余次,充分听取消费者、企业、协会意见。通过检查一批门店,了解一种市情,分析一类问题,提升一行品质。走进12345政务服务中心,推动高频共性问题得到关注和系统治理。走进发卡企业开展调研,了解问题产生根源。

  以“季审”促进计划预算监督常态化

  落实“年审+季审”工作机制,一季度、二季度“季审”对重点部门、重点区财政收支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分季度和上半年关于北京市2023年预算执行“季审”分析报告,深入分析各季度预算执行特点,为完成全年收支任务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今年“季审”首次对计划执行工作开展分析,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跟踪监督调研。将代表“季审”中提出意见函送政府有关部门,推动工作改进,形成“季审”闭环工作机制。

  打造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升级版”

  编制完成财经联网监督建设和使用发展中期规划建议(2023-2025年),打造一个平台、两个机制、六大领域、六套支撑库,满足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全场景覆盖、全方位服务履职需要,稳妥推进市、区人大财经监督平台及各子系统迭代升级。目前已完成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二期升级项目,增加了国有资产信息模块,充分保障代表对国有资产预算的监督审查。

  “协同监督”驶上制度轨道

  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7月同步通过关于构建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进行规定。监督内容方面,既关注相关法规实施情况,也聚焦群众身边事,明确每年选取特定监督项目列入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开展协同监督方式方面,明确列入常委会监督计划调研报告或专项报告等监督成果提请常委会审议。提出监督工作评估分析机制,由三地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等对协同监督效果等进行客观评估。(张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