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3年 > 第6期 > 主题教育

为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贡献人大力量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潘临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得到坚决贯彻和全面落实,进一步发挥首都民族团结进步的人大作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看家本领。届初组织委员代表培训班系统学习、届中组织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并借助工作群推送资料,及时学习中央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重要部署和具体要求。每次专委会会议、专题调研座谈会、办公室周例会、对口部门联席会、市区人大座谈会等都把学习作为第一项议程,通过学习、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人大民族工作的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的高度肯定。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主线,充分认识各民族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成就,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充分认识人大制度优势和人大工作优势,坚决扛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
  二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要从中悟透蕴含着的民族工作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大民族工作具体实践。
  三是深刻思考“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中的创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我们把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诉求和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充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是按照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目标,大力加强联系少数民族代表的工作。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将重点民族工作地区的代表纳入常委会主管领导和办公室主要领导联系范围。根据代表专业特点和个人意愿组建民族代表小组,制定活动规则,建立代表参与专委会工作的机制。借助代表家站三级人大代表和群众联系活动的制度,搭建人大民族工作民意汇集平台。制定办公室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明确通过调研、走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基层少数民族代表的经常性联系。
  二是按照增进共同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工作质量。每次人代会前,根据代表拟提建议意向,协助组织调研、收集材料,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保障。人代会后,围绕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重要原则,对代表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报告,提出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和专委会重点督办的建议。办理中,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督促承办单位与代表加强联系,聚焦具体问题提高办理针对性,尤其是对涉及范围广、承办单位多、办理难度大的建议,加强协调,确保办理高质量。
  三是按照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积极拓展代表全过程参与的广度深度。各民族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共同履职尽责、共同团结奋斗既是体现共同体理念的缩影,也是构建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过程。根据专委会年度计划和每月安排,民宗侨外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发挥代表作用积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积极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各类调研活动、列席常委会和专委会,增加代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不断扩大代表参与覆盖面,努力搭建更多代表便于、乐于参与的平台,大力营造共同团结奋斗的工作氛围。注重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在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专项报告工作中,请3名专委会委员牵头成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民族乡村振兴3个专题调研小组,分别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
  围绕提高立法质量和监督实效,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动市委市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秉持主动、担当、精准、有效工作理念,为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
  一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揽和指导人大民族工作,进一步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及时向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请示报告工作,加强对专委会分党组的指导,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贯穿工作始终。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工作,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底线思维,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二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要结合听取政府专项报告工作审议意见落实跟踪推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本市实施意见,聚焦本市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强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的意识和观念,不断强化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按照有形、有感、有效的要求,推动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历史内涵,讲好历史故事、民族故事,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艺术、建筑风格、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的文化魅力,通过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交融创新,引导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结合开展《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条例》调研论证,积极推动嵌入式立法。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加强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研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首都民族工作领域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总结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为慎重稳进调整完善民族领域政策法规奠定基础。要围绕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融入自然人文景观、城市标志性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社区学校文化建设,让各族群众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要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象征符号的特定媒介物,如长城、纪念碑、博物馆、民族英雄雕塑等,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标识。要通过有效的制度机制设计,在社会面有针对性、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到法规制定过程中,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努力为推动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市人大民宗侨外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民宗侨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