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3年 > 第3期 > 特别关注

行民所嘱 主动发声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北京市代表团有18位代表先后走进视频采访室,围绕“科技创新”“教育强国”“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强国”等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回答媒体关注和人民关切,不仅展示了北京团全体代表的风采,也展现了北京全市上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决心和担当。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程京
  生物芯片助力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助力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被誉为“中国芯”第一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提出,生物芯片在诊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中国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传统中医药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程京已经在生物芯片领域耕耘了20多年,他和团队研发了一系列的生物芯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程京介绍,基因芯片有助于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治疗,能够给医疗工作者在选择药品上带来很大帮助,既能够治好疾病,也能规避一些药品带来的风险。针对个性化的治疗,他的团队也开发了专门芯片,指导用药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生成的药方可能“更合适”。程京说,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是多基因复杂病,通过现代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设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即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和智能组方系统。基于此,在选择药方时,就能将“多快好省”编入算法中——“多”就是要覆盖的基因靶点多;“快”是指计算机能根据现有药材快速给出高度可靠的药方;“好”是指方子要药效好、副作用小,最好是没有副作用;“省”即为药方成本低、价格低。
  雷军
  科技赋能带动供应链“崛起”

  机器人产业发展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雷军带来了《关于推动仿生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建议》,他认为,“机器人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风口期,就是仿生人形机器人。随着仿生机器人做得越来越通用,且灵活性非常好,它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工厂。我觉得,在未来也会有非常好的发展。”雷军建议,鼓励扶持相关科创产业链,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导行业制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以此促进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进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科技赋能,雷军认为,保障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是技术创新的基石。雷军介绍,近年来,小米集团通过青年工程师计划、创业者计划、百万美金大奖等系列举措,大力推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长期激励,让优秀人才获得企业发展的红利。他说,“我们去年研发投入约170亿元,今年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未来5年,至少投入1000亿元的研发资金。”

【打造教育强国】

  王希勤
  聚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希勤说,三个“第一”更好结合的要求为一流大学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希勤介绍,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打破院系的边界,努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综合运用各院系师资培养学生,还将十几个重点实验室从原来院系独立出来,通过深化改革,汇聚各学科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为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他说,“希望把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在一个新平台上统一起来,这可以说是一种新型举国体制的探索。”
  王希勤特别介绍,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清华推进“双一流”建设重要支撑性项目。未来清华大学将以通州基地为重要抓手,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通州区金融科技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服务于首都、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方复全
  给青年教师更多关爱和成长空间

  教育关乎国之大计。作为教育领域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认为,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吸引、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工作。
  围绕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力,方复全建议,首先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空间,让他们看到成长的预期;其次要制定并落实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成果,并让他们享受到成果转化的红利;同时,高校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扶持在高精尖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让他们能坐得住、沉得下,心无旁骛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方复全表示,吸引优秀的人才最终走上教师岗位,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生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他说,“要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减负,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上升的空间和再学习、再深造的空间;为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空间,为他们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形成老中青‘传帮带’,让他们能真切体会到在高校任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林尚立
  奋力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高地

  “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我相信,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一定会移向东方、移向中国。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既是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围绕奋力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高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努力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真正学到本
  领,成为有中国立场、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学生和未来学者。与此同时,该校也在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书院体系。林尚立介绍说,书院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学科交叉和本硕博一体,是一个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实践的成长共同体。同时,他们对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战略布局,点、线、面结合推动整体学科进步。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还在优化学术生态上发力,从中国实践中提炼学术新范畴、新概念、新逻辑,推动各个学科立足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智慧,回应世界及人类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林尚立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不能回答人类面临的问题,不能贡献人类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话语权,也更不会有影响力。”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邢卫兵
  走好生态富民路

  作为一名来自山区的基层代表,乡村振兴是全国人大代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卫兵最关心的话题。他说,“作为新一届代表,我要把老百姓的心声带到会上来,还要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带回村里去。新身份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
  邢卫兵介绍,炭厂村村民历史上以烧木炭为生,至今,经历了从烧炭业向大农业、林果业,最终向生态旅游业的三次产业转型。回忆起炭厂村的发展之路,邢卫
  兵说,“我们的前两次转型并不成功,更像是一种过渡。”2004年,炭厂村在总结第二次产业转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走进来”,经过实地走访、把脉,明确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光明前景,之后主动“走出去”,带着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河南云台山考察,更走遍了北京的山区。
  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发展旅游,炭厂村探索出了一条特有的生态富民之路,兴建了国家3A级风景区——神泉峡风景区,并成功打造出“京西第一冰瀑”品牌,吸引众多游客观光赏冰,让村民真正端上了绿色的“金饭碗”。
  邢卫兵说,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炭厂村村党支部成立了神泉峡景区管理中心,以神泉峡为母体,借鉴股份制的产权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将干股分配给有本村户籍的村民,充分带动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
  此外,“红色历史”也是炭厂村发展的宝贵财富。炭厂村充分挖掘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共领导政权昌宛县佐公署所在地的“红色历史”,探索了“红色教育+”产业新模式,修建红色村史馆,开设红色课程,成功打造出“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基地”,让红色精神在炭厂村发扬光大。
  岳巧云
  做好农业“大文章”

  作为一名80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北京点点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巧云扎根农业,致力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和培养“职业农民”的探索。
  2016年,岳巧云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桃,如今,她经营的农业合作社覆盖了平谷区4个乡镇上千家农户。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她发现要想做好农业大文章,一定要做好三产融合。她认为,只有做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农业和科技融合,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做文章,让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全过程产生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在她的带动下,果农广泛应用电商、直播等手段,平谷区优质大桃的销量和影响力水涨船高,既有稳定的大桃销售的大众市场,也让精品大桃走进高端消费市场。
  探索农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岳巧云建议,继续优化涉农补贴政策,增强农民“活血造血”能力,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将5G技术、电商销售、线上推广等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建立货物流通关系,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此外,岳巧云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关键。农村需要大量懂种植、会营销、有创意、会宣传的复合型人才,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培养“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吴晨
  创新城市运营模式推动城市更新和复兴

  “老城”如何才能“焕新颜”?围绕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提出,老城更新改造,应在保护基础上实现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也应该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打造“可持续运营”的完整社区,实现城市更新和复兴。
  吴晨认为,老城保护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产业经济、文化传承、物质空间、社会活力、科技创新五大方面,从而实现空间形态、功能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的全面提升。结合京西首钢园“变身”城市复兴新典范的过程,他说,为首钢园诠释出了“产业复兴、文化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这4个内涵,并在后冬奥时代,让体育和“体育+”功能日趋完善,首钢园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和城市微度假场所,加之科幻、科技产业聚集,新兴消费空间落户,首钢园更具活力。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吴晨建议,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打造完整社区,提升功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他说,“以完整社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开发,而是在政府监督管控下,企业兼顾一定社会使命,从运营管理着手,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资产管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核心,从‘好房子’到‘好街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城市更新。”
  赵民革
  打造消费新场景燃起首钢“烟火气儿”

  “首钢园已成为市民‘微度假’的热门目的地,形成了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在首钢园,不同的消费群体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围绕打造消费新场景,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把“烟火气”带到采访现场。
  赵民革介绍,北京冬奥会后,首钢园的高端产业加快聚集,截至去年年底,新入驻了200余家企业,各类首发首秀及展览活动纷纷落地首钢园,北京新年倒计时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打卡。尤其是首钢一高炉·SoReal超体空间、元宇宙体验中心等科技类消费场景,深受消费者欢迎。
  此外,首钢集团还联合5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联合政府、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北京科幻国际大奖,并联合石景山区设立全国首只科幻产业股权基金。赵民革说,首钢园将继续做好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首钢园区将按照“周周有活动”的目标,常态化举办好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打造产业和活力聚集地,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速消费提档升级。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伊彤
  强化企业力量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现创新最大的力量是企业。”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的老代表,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上。伊彤认为,应鼓励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吸纳前沿技术领域的企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指南编制,并加大企业与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的资助力度。
  伊彤建议,设立面向企业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支持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各类边缘交叉学科的融合研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基础研究中提出需求、牵头组织、主动投入、推进转化的作用,通过组建政府搭台指导、行业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的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源头创新。
  围绕推动北京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伊彤说,要立足“有效市场”,更加聚力创新生态营造和全球创新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链条;在产业发展方面,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高子程
  政策先行推进立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

  “律师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实施中的感受、痛点、堵点,及时建言献策,可以助力营商环境改善。”作为法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从依法保障数字经济方面提出多项建议。
  一是要政策先行,规范平台经济发展。高子程认为,已经成熟的政策、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注定将要长期执行的政策,把它们规范为法律,对规范网络空间秩序,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更有意义。他建议,在明确准入边界、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方面都应该有明确政策规范,同时,政策在制定时,要考虑到消除数字壁垒,来避免平台过度扩张和垄断,保障充分竞争,从而保持数字经济领域活力。
  二是监管在平台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一方面,政府机关要在鼓励创新新业态的同时,加强监管,从而保障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监管机关也要充分地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技术来提高监管的能力,监管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要跟上平台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优化框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管理。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王少峰
  构建丰台区商务发展“朋友圈”

  “丰台区作为商务大区,在全市的商务服务和城市消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说,丰台区已发布《丰台区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的“硬核”政策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少峰表示,丰台区将立足实际,从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增强高端商务聚集度,瞄准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商务发展“朋友圈”。二是激发区域消费活跃度,以国际化、品质化、多元化为导向,打造“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国际消费体验区和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特色活力消费街区。三是放大政策引导效应,加快引进外资企业,提升外资利用能级,构建高水平外向型发展格局。
  下一步,丰台区将加快丽泽城市航站楼、数字金融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国际金融城项目落地。发展以数字金融为支撑的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金融业,继续高水平办好数字金融论坛。此外,丰台区还将深入推进中关村丰台园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通过数字赋能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丰台经济实力全面跃升。
  王合生
  “五子”联动助力海淀区高质量发展

  “海淀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五子联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王合生详细介绍了海淀区强劲发展的“密码”。
  一是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经济是海淀区经济的一大特点,王合生介绍,海淀区有1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生产总值中,信息服务业占44.2%,科研服务业占12.4%,高技术制造业占6%。二是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两区”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海淀区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海淀区也是中关村先行先试的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前,数字经济对海淀区经济增长贡献超过80%,已成为应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要力量。四是围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创造投资和消费新需求。王合生提到,海淀区在促进商品消费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使总消费得到快速增长,并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关键作用,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大投资,使投资的效益不断提升。五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王合生举例说,海淀区在城市建设中改变了大拆大建的模式,更加注重城市有机更新,京津冀协同发展倒逼海淀区实现更加集约高效的发展。
  文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朝阳区实践

  “消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朝阳区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朝阳区委书记文献介绍,作为消费大区,朝阳区为市民提供了“吃喝玩乐学”一条龙服务。
  去年,朝阳区旅游业总收入612.3亿元,占全市24.29%;全年接待净游客量4043.1万人次,总收入和游客量均为全市第一……文献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朝阳区旺盛的消费活力。文献介绍说,从去年底以来,朝阳区消费逐步回暖,今年,朝阳区将全力创建国家文
  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进一步激发区域消费潜能,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
  25家五星级酒店、16个高品质商圈、拥有全市60%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和50%的咖啡馆……谈及朝阳区的消费特点,文献总结为“品质高、元素多、国际化”。其中,更把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推荐为“朝阳区最靓的消费地”。他说,这里是首都国际旅游消费的金名片,文化、旅游、消费相互融合,浑然一体。“朝阳区给亮马河畔定了一个目标,要把它打造成以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文化旅游消费融合、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及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旅游目的地。”文献说,今年3月,2023年亮马河航线首航活动开启,消费者们泛舟亮马河、感受“夜朝阳”,更能体验到沿岸的国际范、文艺味和烟火气。

【建设文化强国】

  马一德
  提高知识产权整体质效

  如何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我国实现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需要提高知识产权整体质效,并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来保障。
  马一德拿出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267.2万件,均稳居世界第一。”马一德说,我国知识产权数量和规模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知识产权整体质效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他建议,将资源引导到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引导市场主体做好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的系统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效,强化知识产权申请注册质量监管,保护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产权。
  此外,马一德说,“面对知识产权立法空白、滞后等问题,新形势下还要做好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建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一体化格局,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发展,加大力度防范和治理知识产权垄断问题,以平衡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王春法
  让文物更加“活”起来

  谈到当前的“博物馆热”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近年来博物馆观众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从发展眼光来看,国内的“博物馆热”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王春法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并保持每年新增200多座的增长速度。北京正多措并举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物馆总量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另外,博物馆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还需优化。”
  谈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王春法认为,要从“走”出来、“动”起来、“转”起来和“变”起来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让文物从库房“走”出来,在对文物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挖掘文物背后隐藏的价值。二是让文物“动”起来,综合运用多样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展示形式,努力提高展陈质量。三是让文物“转”起来,通过巡展、借展让文物在博物馆之间流转,让更多观众有机会了解这些文物。四是让文物“变”起来,如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丰富艺术语言来阐释文物价值,此前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节目就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此外,王春法还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正计划推出智慧展厅,届时,观众可以了解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并看到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为交通强国建设“提质增效”】

  王足刚
  以干事创业的闯劲儿为交通强国提供“加速度”

  作为一线建设者,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亲历了石家庄枢纽货迁铁路、京石客专铁路、天津津保铁路、张唐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他深刻感受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必须有核心技术的突破。
  王足刚自豪地说,这些年,中铁六局以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并应用前沿技术,在实践中勇于出新,善于出新。他说,中铁六局自主研发的大型盾构机、新型轨道板、高速飞车试验平台等高精尖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突破和跨越。“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源于科技创新。”
  王足刚介绍,“轨道上的京津冀”让更多人的幸福生活驶上了快车道。目前,中铁六局在京津冀地区参建的雄商、京滨、雄忻、石衡沧港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正在施工的津兴铁路以日均两千米的速度开展铺轨工程。津兴铁路通线后,从天津和雄安机场到大兴机场只需要半小时,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也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外,王足刚也格外关注建筑产业工人的技能素养提升问题。他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重点、校企合作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同时,也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符合产业工人职后学习需要的制度机制。
  贺泓
  尽快研究制定机动车国七排放标准

  机动车排放标准关乎民生实事,也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围绕大气污染控制建言献策。
  基于长时间调研,贺泓认为,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机动车污染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现行国六标准在去年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说,为了进一步使我国国家机动车排放控制能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应尽快启动机动车国七标准立项工作,开展国七阶段标准制定工作。
  贺泓建议,标准的制定除了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外,还应充分听取产业链向上下游相关企业、研究单位、协会等多方的意见建议,对整个政策路线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达性进行深度分析,确保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此外,要体现中国特色,更加符合中国应用场景需求。标准公布的时间应该与实施的时间适当拉开距离,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国产化提供充足的时间,也有利于保障全产业链的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