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2年 > 第1期 > 大会聚焦

为了城市更有温度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侧记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各代表团指出,“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民为本,事不避难,推动解决单用途预付卡‘退费难’、‘三孩’政策实施后‘托育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难’……让城市更加‘温暖’,让群众更加温心。”

  代表们结合参与“万名代表下基层”、“检查一点位、发现一问题、上传一照片”、“四问该不该”预算审查监督等工作经历,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政治站位有高度:围绕大局勇于担当

  去年10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并印发文件,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作出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加开一次常委会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年底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把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向深入。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崔新建代表说,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会议机制在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中掀起学习热潮,以党的创新理论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为开拓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回顾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孙新军、孙军民代表认为,可以用“主动、精准、担当、有效”几个关键词概括。代表们表示,从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与津冀人大同步作出涉奥决定;到保障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次对城市功能区立法,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并审议首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两个城市功能区体检报告;到保障“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两区”建设,启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再到保障“七有”“五性”民生需求,出台首个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彰显人大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职能作用。

  唐海龙代表认为,常委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加强“四个机关”建设,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主动谋划和推动人大工作,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和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探索了万名代表下基层,代表家站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预算审查‘四问该不该’路径,为区镇人大工作提供了示范表率。”陈宏志代表说,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探索让各级人大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显著生命力有了更坚定的自信,对肩负的责任有了更强烈的担当。

  吴松元代表建议,深入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市区两级人大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搭建民意表达渠道和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梳理形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北京经验。

  为民立法有温度:直面矛盾迎难而上

  过去一年,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急用先行、优化工作机制,“立改废”法规47项,立法工作数量、质量和速度迈上新的台阶,对户外广告牌匾设施管理、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婴幼儿照护等方面难题,提出了法治解决方案,有效满足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立法需求。

  “作为来自司法系统的一名代表,切实感受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出台后,群众合法权益有了更多实现途径。行政不作为引起的纠纷进一步减少。”李有光代表建议,要以条例实施为契机,提高社会治理实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群众诉求,做到未诉先办。大力培育普惠型、公益性社会服务,着重用好志愿者队伍,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以民为本、事不避难,是代表们对2021年立法工作的最深刻印象。单用途预付卡管理立法,啃下预付卡“退费难”的“硬骨头”。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明确解决“托幼难”的路径……让人民生活倍感温暖。围绕民生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代表们纷纷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陆杰华代表建议,继续完善“托育”“托老”方面立法,解除养老育幼后顾之忧。卫爱民代表建议,“推进医院护工立法,解决当前医院护工费用超过医疗费用,且不能报销等问题。”王少峰代表建议,“加强对罕见病治疗和药物研究方面的法治保障,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张晓艳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将ICU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解决目前每天动辄上万元自付费用问题。”……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安全生产、住房租赁、节水立法,启动审议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土壤污染防治、突发事件应对、城市更新、居委会工作、未成年人保护等立法。

  “要让立法直抵基层、直通一线”,高子程、赵小云、童之磊代表连续两年参加“万名下基层”活动,对这项机制给予肯定,建议继续用好这项市区人大联动、代表家站依托、四级代表参加的工作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首善之区进一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陆杰华、朱建岳代表建议,继续用好“四前四方会商机制”,发挥人大在立法中工作的主导作用,在各项立法中加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正当权益的保护,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王玉梅、郑萼代表建议,提升立法精细化水平,围绕群众“小事”做好立法“大事”,以“小切口”回答“大课题”。刘红宇代表建议,以协同立法的方式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依法监督有精度:问题清单督促整改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各位副主任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按照“新立法规及时查、重要法规联动查、复杂问题多法并查”思路,对5项法规开展检查,并通过“检查报告+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机制,做到查得准、问得透、审得实、改到位。

  唐龙、伊然代表认为,常委会紧盯两件“关键小事”、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医院安全管理秩序、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等开展有关法规执法检查,在省级人大中率先审议同级监委专项报告,首次审议自然资源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和审计报告,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民健身迎冬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开展专题询问,审议专项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24个,切实发挥宪法法律赋予监督职责,用法治保证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执法检查,覆盖点位1000多个,清单开列17类32个典型问题。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就160多个典型问题开列清单。这让督促整改有的放矢,更有成效。”卫爱民、韩峰代表建议,将问题清单、监督成果向参与代表反馈,形成监督工作闭环管理。

  参加去年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执法检查的杨华、伊彤代表表示,根据检查组问题清单,各个医院规范问诊环节、调解程序、陪诊机制,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全覆盖。有的还从服务端发力,建立医院社工制度,帮助解决挂号问诊、开药报销问题。“希望延伸检查工作,总结改善医患关系好做法。”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四问该不该”理念提出以来,成为代表审议计划预算报告、立法监督议题的重要参考。陈国启、文宗瑜、辛崇阳、孙强代表建议,要围绕“该不该持续花”开展监督,切实压减不必要支出。“根据‘四问该不该’,完善计划预算报告体例和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为代表厘清‘事’和‘钱’关系,看懂账本提供更好保障。”

  代表工作有力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2021年,面对立法监督任务重、节奏快、要求高的特点,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让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凝聚起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生命力。

  “常委会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制度化常态化,让群众通过家站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叶培贵、陈慧华、陶庆华、王冬梅、安雪晖、沈传勇、何宏彬代表建议,继续推进家站建设规范化、工作常态化,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机制。

  “一年来,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建议7类41件,专委会专项督办8类60件,充分体现督办力度”,杨瑞霞、王岩、孟小红、赵小云代表建议,“加强代表提出建议方面的培训,助力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加大对交通、教育等领域民生建议的督办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健全建议采纳反馈机制,形成督办工作闭环。”

  孙强、于冬梅代表建议,进一步畅通议案建议办理过程中代表与群众、代表与政府、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让群众知道代表在做什么、政府在干什么”,努力促进群众、代表、政府三方满意。

  陶海虹、赵斌代表提出,建议办理要紧盯全市大事难事要事,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强化前期听取办理意向、中期通报办理进展、后期开展集中视察三个关键环节,实现从监督结果提交向监督过程问效的转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陈静、宋甘澍、张斌燕代表建议,增加线上培训内容和频次,更加有针对性地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开展专题培训,使代表履职更深融入到首都发展的大局大势中。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满怀热情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需求,确保民意融入法规、民智直通决策,更加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机活力,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民主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