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2年 > 第2期 > 研究与探索

以首善标准抓好人才工作 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擘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明确作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布局。2021年11月15日,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主线,以首善标准抓好人才工作,力争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战略支撑。

  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和人才。除了众所周知的“两院”院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等优势资源外,北京还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0个左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底,全市研发人员超过40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保持在6%左右,居全球前列。此外,北京还陆续建立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主要依赖中央财政(占90%以上),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入不足。从2018年数据看,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用于基础研究经费占其国内研发总投入的12%至23%,而我国只占5.54%(2019年突破6%,“十四五”期间预计突破8%);北京的基础研究投入在全国是最高的,2020年也仅达到16.04%。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不足。以2020年数据为例,深圳国内专利授权22.24万件、PCT专利授权2.02万件,北京国内专利授权16.28万件、PCT专利授权1.62万件。2020年,北京战略性新型产业增加值8965.4亿元,深圳为10272.72亿元。相较而言,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相较深圳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差距。

  三是青年人才引培重视程度不够。深圳年均引进50万青年人才,杭州计划自2020年起3年引进100万大学生,上海2019年新引进青年人才约12万。《中国科学基金杂志》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自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设立以来,北京地区流出人数为192人、流入人数为163人,净流入人数为-29人。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名校生的就业去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北京大学本科生留京率从71.79%跌至16.07%,清华大学从30.7%跌至18.20%。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超五成选择京外就业,22.6%选择上海,18.3%选择广东,仅有16.1%选择北京。

  四是外籍人才数量不足。国际化程度偏低,与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不匹配。北京常住外籍人口约为17万,占常住人口比不足1%。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口为21.5万,数量居全国首位,占常住人口比约1%,而纽约则达到36%、伦敦更高达45%。

  基于中央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针对现实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加快推进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以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为引领。助推战略科学家脱颖而出。围绕北京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统筹布局一批“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一线挖掘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强化战略科学家的决策咨询作用,从战略高度加强对战略科学家成长规律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创新。尊重战略科学家成长规律,对“非升即走”“预聘制”等人事制度改革在源头上做好把控,坚决制止高校、科研院所披着“非升即走”或“预聘制”的外衣搞恶性竞争。

  注重科技领军人才引育。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三配套”政策,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北京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作用,建设国际化高端人力资源市场。

  加强青年人才发掘培育。实施青年人才数量倍增计划,充分发挥户籍和积分落户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优化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直接落户等人才落户政策,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建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采用随机双向盲审制度,根除“唯帽子”现象、论资排辈现象,为优秀青年人才在科学研究上快速成长扫清障碍。

  强化重点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支撑。着力优化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以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载体建设为抓手,创新组织模式,引导科研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二是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保障。加速推进《北京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进程。法治化是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根本方向。发达国家人才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善,既有人才综合立法,又有人才分类立法。北京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就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占领制度优势高地,打造法治化的人才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推进。以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等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契机,统筹、同步深化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北京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模式,形成“短期交流—长期合作—长驻研究”的国际人才“链式”引进模式。支持中关村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建立“三城一区”外国人才永久居住推荐“直通车”制度。

  建立健全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扶持等措施增加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将市场需求与“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有效结合起来,不设门槛、不问出身,支持民营企业科技人才与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联合挑大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三是以新型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研究制定北京市加强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央地协同、学科交叉、重组重构等方式统筹北京地区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北京模式”。系统、深入归纳总结北京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经验,特别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功举措,围绕北京市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行复制推广,从更大范围、更多数量进行前瞻布局,形成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北京模式”。

  构建国际一流的创业生态体系。依托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与世界顶尖创业者、投资人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按照国别、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强国遴选合作机构。

  加快建成一批本科职业大学。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推动职业本科招生质量、师资队伍质量等迅速提升,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产业人才储备。

  四是以人才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引擎。提升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开放度。用人单位引进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才,在北京全职工作后可直接办理落户手续。进一步优化外籍人才在京工作许可制度,优化移民与出入境政策措施。

  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实施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参与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在京大科学装置、科技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引进国际组织、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等落户。

  强化国际标准发展战略。围绕“两区”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中的话语权。建议北京抢抓RECP生效实施的发展机遇,通过设立区域性国际标准化管理与服务中心,布局建设我国主导的区域性国际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化人才培养培训,加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