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1年 > 第9期 > 特别关注

夯实法治基础 增强监督刚性 助力首都乡村振兴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村办”)按照党组工作部署,践行“主动、担当、精准、有效”的工作理念,依法全面履行立法职责,紧扣种子、乡村振兴等立法项目,发挥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涉农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夯实“三农”发展的法治基础;为推动实施首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生态涵养区条例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等情况开展监督,持续增强监督刚性。

  立法聚焦农业发展的“芯片”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把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本市积极响应,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蔡奇提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属于一产中的“高精尖”产业,要立足北京优势,打造“种业之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为了夯实种业发展的法治基础,农村办根据主任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种子条例》的立项论证报告要求,结合“三农”实际,积极作为。深入北京农林科学院、大北农公司大东流苗圃等企事业单位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种子管理站调研,听取农村代表小组成员和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林科院等专家意见。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多条,研究吸纳100多条,形成综合农作物和林木种业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14篇,夯实了立法基础。

  提前介入立法,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起草,反复研究并提出立法建议,确保立法进度,提高起草质量。

  立足调研成果,结合首都现代种业发展特点,对条例草案提出多项修改建议,比如,突出首都特色、增设育种创新一章,明确种业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定位,促进央地联动、科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健全重点种植资源名录管理制度,促进社会参与,加强鉴定评价,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强化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种业发展用地等扶持保障措施;紧扣首都乡村产业振兴需求,推动种业服务农民增收等。

  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项论证

  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强化首都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的要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立项论证。

  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立足立项论证申请报告初稿梳理了31个问题,组织该局立法专班及13个涉农区进行了研究。问题涉及明晰首都乡村功能定位,理顺“三类”地区发展路径,分类指导“四类”村庄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展首都农业功能,促进农林业绿色发展及林下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民培训,推动人才服务乡村;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村级组织运行经费;推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深化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等。

  立法论证特别注重立法衔接。研究了乡村振兴促进立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关系的处理,特别是与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关系的处理,研究了互补、错位、衔接等思路。

  “三突出”督促生态涵养区条例贯彻实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生态涵养区条例颁布后,农村办会同专班成员单位制定宣贯方案,明确方法步骤。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法制办、农村办和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生态涵养区条例进行解读,央媒、市属媒体、《中国人大》《北京人大》做了报道,“学习强国”对相关报道做了转载。拟定宣讲提纲、逐条参阅资料,供各区、各部门参考。应邀到市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密云等单位开展法规宣讲。在常委会内网和外网设置专栏,方便代表和公众了解条例。

  为了督促条例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开展生态涵养区条例执法检查,检查过程紧扣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实际。今年是条例实施的第一年,突出检查重点是做好条例宣传,邀请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到生态涵养区各区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社会公众学习条例重点条文,理解法规的精神要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

  二是突出重点。条例颁布后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来推动贯彻实施,我们梳理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文件50多项,在充分征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结合调研中基层普遍关注的重点,最后确定20项制度作为今年重点研究制定的政策,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完成时间。

  三是突出实效。结合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工作重点,特别是今年需要完成的90项年度任务,通过开展执法检查,督促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跟进督办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市委安排部署,每年结合乡村特点安排一个专题持续跟进督办。今年聚焦的专题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办牵头制订了督办工作方案,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就“点状供地”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沟通,督促开展相关政策制度研究。

  邀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支持数字农业,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村委员会委员、代表小组代表、各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青年干部80余人进行了培训。

  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等主办单位沟通,对各阶段主要节点进行了对标对表,明确今年专项工作督办将围绕9项议案15条建议开展。同时,走访了所有提议案领衔代表,听取对所提议案的情况介绍和对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市农研中心建立了合作调研模式,成立专项调研工作组。结合双方调研计划,针对5个专题开展合作调研。目前,各个课题组已深入10个涉农区23个乡镇48个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展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

  加强与农业农村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农学院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学习先进理念经验。与农研中心、农学院合作,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难点,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等,采用邀请专家座谈、到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进一步厘清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委托海淀、顺义、平谷、大兴等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监督工作,形成监督合力。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对设施农业、发展要素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还积极推动节水、动物防疫等法规的立项论证。农村办将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致力于夯实“三农”的法治基础,为促进首都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在监督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调研力求更深入,发现问题力求更精准,提出的建议力求更具有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