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风采绽放全国两会——女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三月春光,女性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也是代表、委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者,是为发展献良策、为群众发声的百姓代言人。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她”风采,绽放光芒;“她”力量,热辣滚烫。记者采访女代表、女委员,记录她们的履职故事。
张海鸥代表:
做患者靠得住的药师 当人民信得过的代表
快人快语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海鸥,面对记者的采访,反而先抛出了一连串问题作为开场白——哪些药不能在开车前吃?处方药用量和说明不一致该怎么吃?同一种病开了好几种药应该按什么顺序、什么要求吃?
“上网查查是吧,这个回答和我们大多数顾客的答案一致。但网上的信息就一定正确吗?”作为北京白塔寺药店的一名执业药师,张海鸥守着自己的三尺柜台十几年,日复一日面对买药顾客的咨询、求助,让她对此类问题感受颇深。
“吃了含有解热镇痛类药物的复方感冒药,就不能再吃退烧药”“不同的降血脂药叠加使用要谨慎”“焦虑和抑郁情绪除了吃药缓解,也要及时就医”……这样的用药叮嘱,是张海鸥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市民群众普遍对用药风险的认识不足,科学用药知识、疾病防治方法、健康生活理念等普遍缺乏。”在药店组织的“药师下社区”活动中,张海鸥和同事们打开居民家的药箱,过期的、药效冲突的、没有冷藏储存失效的……让她看了很心急。
如何把好百姓科学安全用药这一关,让大家入口的药吃得“明明白白”,不仅是张海鸥从业十几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更是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在履职中着力推动解决的事情。
“药学服务需要从‘医院’向‘院外’延伸,从‘买药’向‘用药’延伸。”在张海鸥看来,社区药店、执业药师、家庭医生……直接面对百姓、离居民最近,把好科学安全用药这一关,责无旁贷。
以自身经历为例,2009年,张海鸥成为一名执业药师。彼时公众对药师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药店里穿梭于一排排货架之间“卖药的人”。如今,公众对药店的需求正朝着大健康管理的内涵拓展。慢性病用药监护、疾病预防、小病治疗……十几年来,张海鸥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不只是帮助大家科学安全用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的信念早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药粒虽小,责任却大。张海鸥坦率地说,目前,我国执业药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群众健康需求仍然存在差距,执业药师行业也存在着注册率增长但在岗率低、社会认知度低、专业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
带着百姓就医用药的诉求,张海鸥在近两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多项建议——完善零售药店功能、在百姓“家门口”开设“药学门诊”、从学校抓起开展健康用药科普、加快推进药师法立法进程、推动药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鼓励药师使用AI工具辅助荐药……
“当代表、提建议,跟诊病开药一样,需要找对病因、摸准脉,对症下药。”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张海鸥对自己的履职充满信心,“三尺柜台前,要做患者靠得住的‘药师’。走进会场,要做人民信得过的‘代表’,为更多百姓的健康做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