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服务互动 > 《北京人大》杂志 > 2024年 > 第10期 > 会议报道

发挥代表作用 办好民生实事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李鑫鑫

  今年市人代会上,有152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了11件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方面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监督工作计划,通过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监督政府加强和改进工作。为协助常委会做好此项工作,推动办好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认真落实《中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注重突出人大监督工作的人民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不断丰富群众参与人大监督的有效方式,夯实人大工作民意基础,切实提升监督工作效能。

  把群众关切作为着力点,让人大监督更多惠及人民

  代表议案建议是群众呼声的集中反映。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是为民生幸福“加码”的重要途径。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保证监督效果,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中展现责任担当。

  加强分析研判,找准工作重点。对代表议案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从反映比较集中的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居民线上就医问诊不普及、基层信息化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着眼,制定监督工作方案,确定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网络和数据安全等4方面监督重点,并明确了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为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代表广泛参与,全面深入调研。成立监督工作专题调研组,两位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任组长,成员包括议案领衔代表、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和关注此项工作的代表等,提高代表参与的覆盖面。反复筛选调研点位,保证调研广度深度,既到智慧医疗服务综合试点医院调研先进经验,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信息便民工作日常,还到“京通健康”、京东大药房等线上服务平台的运营企业实地调研,全方位了解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情况。

  注重成果转化,力求精准管用。扎实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注重将调研成果转化成高水平审议意见,对调研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多轮征求意见,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现阶段首都发展需要、亟需解决提升的4大类15个问题。针对信息化建设全局统筹和顶层设计不够、与群众需求还不契合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聚焦首都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新期盼,提出制定本市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计划,全面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移动应用的统筹规划、推进常用信息化服务的延伸覆盖等建议,切实推动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向纵深发展。

  用好代表家站平台,让人大监督更加可感可及

  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履职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载体,也是推动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积极创新代表家站作用发挥机制,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人大监督就在身边。

  发挥平台“聚民意”功能。医疗信息化是不是便民,有没有真实惠,群众才是最好的裁判员,要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服务使用情况、了解认真程度、看病就医感受、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等多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在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同时,积极利用代表家站平台,向身边群众宣传推广调查问卷,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从群众视角更加真实地审视医疗信息化工作,提高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问卷中反映集中的医疗信息化服务的“适老化”不够、群众对信息化服务了解不多、服务繁琐等问题,都被吸纳到常委会审议意见中。

  丰富平台“汇民智”效果。在代表家站召开座谈会,把收集群众意见的现场摆在群众家门口,邀请附近居民与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常委会专题调研组面对面交流。群众从自己真实看病经历出发,道出了真情实感,讲出了真知灼见。一位从医疗岗位上退休的老人谈到,到医院看病时常常能见到有些老年人在自助服务机前茫然无措,她都会尽可能去帮助,希望在信息化服务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更加重视数字化弱势群体,保留一些线下服务窗口和现场辅助人员,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她的建议说出了与会居民的心声,得到了专题调研组和代表们的一致赞同。

  增强平台“暖民心”作用。代表家站是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也是人大、政府和群众之间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适宜载体。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我们邀请市卫健委主要领导同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到场,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市卫健委、各医疗机构分别向居民介绍政府推进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以及医院信息惠民的各项具体举措,并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形成了良好互动局面,座谈效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充分肯定,让人大监督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发挥代表小组专业优势,让人大监督更有刚性质效

  专业代表小组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强化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提升人大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托。监督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深化卫生代表小组的主动参与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准确定位“结合点”,小组作用更加扎实。加强对小组活动的指导,结合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监督工作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将其列入代表小组活动要点。协助小组制定专题调研方案,明确时间安排、活动方式、调研重点、人员分工等内容。注重同代表小组的沟通对接,及时通报监督工作进展和代表议案集中反映的问题,确保代表小组活动与监督工作深度结合,取得实效。

  有效放大“优势点”,工作成效更加显著。小组中很多代表来自知名三甲医院,有卫生专家,也有医院领导,了解行业特点和需求。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协助制定小组内部调研专项活动计划,组织到部分代表所在医疗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和内部交流,既丰富了小组活动内容,增强了小组凝聚力和归属感,又在细致真诚的调研交流中,了解不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优势和发展困境。活动中,代表们从行业发展、职业需求、从业感受等多个层面,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共识,提出高水平意见建议。与此同时,为解决实地调研的局限性,还在小组内部开展小范围问卷摸底,进一步了解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现况,为代表们更好履职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捕捉“闪光点”,履职风采更加鲜活。代表的专业优势,既体现对专业的了解,又能精准对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反映群众的真实想法。小组代表在“代表联系选民月”、回访患者、走访调研等活动中,主动收集身边群众对医疗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建议,展现了饱满的履职热情。我们积极将小组代表履职事迹推荐给新闻媒体,“医疗信息化:数据多跑路病人少跑腿”专题报道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议事厅》播出,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让代表履职形象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