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学习贯彻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日期:2020-11-25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这些战略决策和部署,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全会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统筹“两个大局”,最根本的还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以中国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既增强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又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识别并捕捉机遇,努力实现两个大局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科技创新既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也居于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建议》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科技创新是擘画今后5年至15年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核心要义。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是逐级抬升的。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部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首先要下好基础研究的“先手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技术研发的源头活水,只有夯实基础研究,才能为科技实力的持续增长备足后劲。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存在分散、重复、融合度低的问题,迫切需要瞄准战略必争领域和前沿方向,打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坚平台,集合精锐力量,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对此,《建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并通过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布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前瞻性举措,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础研究需要长期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激发企业加大投入基础研究的潜力,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对此,《建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并通过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针对性举措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迫切需要破解人才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中的沉疴顽疾,充分释放广大科技人员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巨大潜能,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构建“国家队+地方队+企业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我国科技人员数量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质量优势。对此,《建议》提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并提出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风建设,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基础性举措,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过程是深化科技创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协调关系的过程,也是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过程。对此,《建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并提出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等一系列全局性举措。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要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融入实体经济,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和最终目的。我国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等一系列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2.0”,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议》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并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性重大举措,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从而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