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 媒体精粹

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 中轴线文化遗产将向公众开放

日期:2020-12-24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原标题: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 中轴线文化遗产将向公众开放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将向公众开放;暂时无法开放的,也要逐步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不过,在开放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旅游活动对遗产的负面影响,将采取预约或者适时限流、分流等措施来控制客流量。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一审。

  哪些文化遗产要保护?建筑群、历史道路、桥梁、非遗都纳入

  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都有哪些?除了故宫、鼓楼、天坛等地标性建筑外,中轴线两侧的平房、民居是否也算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首次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予以明确。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分布于钟楼、鼓楼到永定门城楼的传统城市轴线以及紧邻其左右两侧、富有层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筑群、历史道路、桥梁及其遗址;承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遗产环境构成要素;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谁能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居民都有发言权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无论是专家还是附近居民都有发言权。

  条例草案提出,本市建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从文物保护、规划、建筑、考古、法律、历史等相关领域内遴选专家学者组成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涉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决策,应当听取专家意见。

  除了专家之外,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对遗产保护情况也同样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条例草案提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建立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保护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市人民政府和遗产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如何保护和腾退改造?不符合保护规划建筑将腾退改造或拆除

  条例草案提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不符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要求的,应当依法逐步实施腾退、改造或者拆除。

  而哪些中轴线文化遗产将要实施保护呢?条例草案提出,保持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的平面空间结构,保护和展现重要历史文化节点,强化老城历史格局;保持胡同等历史街巷的肌理走向、现存的传统空间尺度和特色风貌;保持历史河湖水系的总体走向,尽可能维护河道原有形态和传统堤岸;保持和延续胡同等历史街巷绿化和院落绿化,突出绿树掩映的传统城市特色;严格保护古树名木,不得擅自砍伐、移植;保护体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在保护的过程中,中轴线将划定重点管控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第五立面等;遗产全部毁坏的,实施遗址保护,通过地面标识等手法提示文物历史位置或者展示历史信息,原则上不原址重建;记录历史河湖水系的历史功能、位置、形态、材料等历史信息;合理控制桥、闸等水文化遗产的使用强度;修缮桥、闸等水文化遗产尽可能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加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老字号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利用,对老字号实施原址风貌保护;对体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调查和认定,并依据相关规定加以保护和传承等。

  如何传承利用?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

  如何让中轴线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打好保护、传承、利用这套“组合拳”,才是让“经典永流传”。

  条例草案提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要采取不同形式向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也要逐步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向本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捐赠或者委托展示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资料。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展示和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开发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开放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以及相关资料,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从事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发掘和阐释。鼓励和支持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教育和教学活动。

  不过,中轴线文化遗产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将控制游览接待规模。条例草案提出,向社会开放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点各管理、使用单位应当确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采取预约或者适时限流、分流等措施,降低旅游活动对遗产的负面影响。

  为了让更多人能“看懂文化遗产、读懂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出,支持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点各管理、使用单位对进入遗产点内开展讲解活动的讲解员、志愿者、导游免费提供培训和规范的讲解文本,引导、教育和规范讲解员、志愿者和导游正确解说中轴线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