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 会议文件

关于本市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0-03-27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0年3月26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报告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对“关于本市2018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2019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按照《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为重点,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实现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一、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

  (一)空气质量状况

  2019年,全市PM2.5、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68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均为历史同期最低。空气质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点监测指标首次达标。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同比均有改善,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连续三年浓度达到个位数。

  二是PM2.5浓度创历史新低,两区率先达标。8月月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是开展监测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密云区、怀柔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4、35 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三是优良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优良天数240天,占比65.8%;重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11天。PM2.5一级优的天数显著增多,达187天,占比首次超过50%。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符合国家标准。全市地表水体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4.62毫克/升、0.57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5.9%和41.8%。水环境质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全市好于Ⅲ类的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到55.1%;劣V类水质河长占比9.5%,同比减少11.5个百分点。

  61.2%;全市监测的大中型水库18座,平均总蓄水量为33.9亿立方米,好于Ⅲ类水质水库占监测总蓄水量的85.2%。

  三是部分河段水质改善幅度较大。“十三五”以来,新凤河改善幅度最大,水质由劣V类提升为IV类。金鸡河、小清河等14条河流水质改善较大,均消除劣V类。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土壤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全市建成区的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7分贝和69.6分贝,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五)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2019年,空气、水体、土壤中的放射性水平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六)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2019年本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9.7,保持在“良”的等级。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5%、3%和2.6%左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全市共同努力、区域协同减排下,2019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42微克/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3%和4.5%左右,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

  过去的一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1.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减量发展。推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地,13个区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发布实施。出台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30平方公里左右。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完成8000亩绿化造林主体栽植。

  2.坚持优化布局,实现疏解整治促提升。严格落实《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和污染企业399家,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93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6个,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 5706公顷。加强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1255条通过市级达标验收。

  3.着力拓展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注重提升城市森林体系的整体性和连通性,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25.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坚持“留白增绿”,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完成绿化1686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24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60处,建设城市森林13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平方米。

  (二)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

  1.以“高排放车”为重点,深化移动源治理。持续加大重型柴油车管控力度,20.5万辆超标车纳入“黑名单”闭环管理。加快升级车型结构,淘汰国三柴油货车4.27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30.89万辆。提前实施国六(B)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新能源货车优先通行等政策。组织2万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调整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范围。

  2.以“降扬尘”为目标,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印发实施《北京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初步建成统一的扬尘视频监管平台。依托粗颗粒物监测网、道路走航、卫星遥感等技术,定期监测、通报街乡镇粗颗粒物浓度、道路尘负荷排名。对43家扬尘治理不达标企业,停止在京投标资格30-90天。加大城市道路“冲扫洗收”力度,新工艺作业覆盖率达到91%以上。全市降尘量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7%。

  3.以“生产生活源”为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52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燕山石化改造或停用19台挥发性物料储罐。59家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8万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提标改造。

  4.以“削峰降速”为目标,完善应急减排措施。建成全市“13+3”重点行业应急减排管控体系,细化1711家企业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分级、分类的差异化绩效管理。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区域协同共同应对空气重污染。

  (三)全面推进碧水保卫战

  1.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完成京密引水渠护网建设,推进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水源地封闭管理。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15个“挂账”问题全部提前完成整改。密云水库最高蓄水量突破26亿立方米,创近21年新高。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同比回升0.32米,连续4年回升。

  2.着力实施水环境治理。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5%。落实河长制,实施“清河行动”,排查小微水体1052条段,完成整治434条段。首次开展“清管行动”,汛前清理雨水口、雨污合流管线等重点区域,减少初期降雨污染。开展黑臭水体交叉监测,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3.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完成2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官厅水库向下游生态补水3.4亿立方米。努力营造优美、便民的清水空间,北运河实现11.4公里河道游船通航。

  (四)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1.持续开展土壤详查和农用地分类管理。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建成土壤环境质量市控监测网络及农产品产地、地质环境、园林绿化用地等专项监测网络。14个区提前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建立了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的耕地分类清单。

  2.多措并举预防土壤污染。3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完成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完成65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综合施策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4.2%、40.2%。加强融雪剂监管,减少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无氯融雪剂。

  3.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关停企业用地动态筛查,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效果评估等评审机制。完成16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233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实现安全利用,助力冬奥、城市副中心项目顺利建设。

  (五)促进资源节约清洁利用

  1.坚持节水优先,开展节水行动。深入推进“节水优先”战略,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核。巩固7个节水型区创建成果,完成丰台等9个区创建预验收。用水总量控制在42亿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1.5亿立方米。

  2.强化节能降耗,推动能源清洁化。强化节能“三级双控”管理,分解能源消费总量、强度目标至区、主管部门和47家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完成4.1万户农村居民“煤改清洁能源”,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到250万吨以内。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温室气体减排。顺利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职能划转,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落实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有序运行碳市场,903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履约任务,累计成交额14.6亿元,位居各试点省市前列。

  4.注重回收利用,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继续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型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建设,探索建立回收长效机制。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回收农用地膜约1620吨、农药包装废弃物约37吨。加大建筑垃圾治理,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处置能力约9000万吨,与垃圾存量达到动态平衡。

  (六)维护首都生态环境安全

  1.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守住绿色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全面启动。密云区、门头沟区分别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延庆区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2.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印发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持续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3254个村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和评估标准,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00个村污水治理、839个农村公厕改造。

  3.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加强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建设。印发加强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润泰医废二期工程建设。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研究建立小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长效机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七)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

  1.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各区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施47项年度重点任务、形成145项政策成果。制订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小型仓储项目免于环评管理等经验全国推广,助力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提升。

  2.强化生态环境督察考核问责。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扎实推进第一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累计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 104个,问责35个单位、369人。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纪检监察部门对4个乡镇(街道)、14人进行问责,进一步压实基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落实环境保护税法,环保税收9.6亿元,增幅114.5%。实施纯电动出租车更新资金奖励政策、国三柴油车淘汰补助政策,促进移动源减排。实施跨界断面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质改善效果显著。推进绿色采购,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扩大绿色采购范围。本市环境污染责任险首张保单成功签署。

  4.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完成汽车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6364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依托热点网格、车载技术等科技手段,严厉打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行为。查处固定源违法行为6446起、处罚2亿元;查处施工扬尘类违法行为3.1万起,同比上升34.7%;有效衔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48起,查处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66起。

  三、2018年审议意见处理情况

  2019年3月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本市2018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全年工作中贯彻落实。就有关情况重点报告如下:

  (一)实施依法行政,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配合制定《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推进京津冀立法项目协同。配合完成水污染防治法、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修订《北京市公园条例》,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调研起草。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5项地方环保标准。

  (二)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实施源头减量,有序开展垃圾分类。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深入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加强执法检查,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明确垃圾分类日常运行检查和示范片区创建验收标准,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达到60%以上。建成4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新增焚烧生化处理能力4500吨/日。

  (三)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制定年度计划,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制定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区域大气环境监测会商、协同减排,联合应对空气重污染,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联动执法向区县延伸。加强水环境联保联治,稳步实施密云水库上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界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打通西部应急生态补水通道,实现引黄补水1.9亿立方米,永定河山峡段河道40年来首次实现不断流。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人工造林1.76万亩,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明显。

  (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执法。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总里程近700公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进京砂石料等“公转铁”比例大幅提高,货物到发铁路运输比重达到8%。强化公安处罚、环保检测的联合执法模式,严把进京口,联合路查重型柴油车290.5万辆次。完善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精准执法、溯源监管。

  (五)传播生态环境理念,引导公众参与,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国环境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评估报告,盛赞北京经验。开展“一微克行动”大型主题发布采访,深入近50个基层报道首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和成果。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修订违法行为有奖举报规定,积极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减少污染排放。广大市民践行环保理念,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四、2020年工作安排

  2019年目标圆满完成。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首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抓好分区规划落地,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城乡建设用地减到2860平方公里。调整用地结构,拓展绿色空间,平原地区开发强度下降到45%以内。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有序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90家,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制定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由核心区向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其他区的建成区延伸,打造200条示范背街小巷;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4000公顷以上;强化“留白增绿”,腾退土地实现增绿1600公顷。

  (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扩大高品质绿色生态空间。高质量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生物多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全市新增造林绿化17万亩。中心城新增城市绿地700公顷,建设城市森林13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推动北运河通州段全线游船通航,完成城市绿心绿化任务。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动通州、怀柔、密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三)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核心区和通州区污染防治,创建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严格执行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限行政策。加强扬尘管控,继续开展降尘量及粗颗粒物监测评估,压紧压实各级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强化石化、印刷、餐饮、汽修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继续推进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统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好四级河长制。“保好水”,完成“万人千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治差水”,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200公里污水管线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完成300个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快推进雨污合流综合治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海绵城市建设。深化水环境联保联治,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继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全面预防新增土壤污染。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名录制度,加强重点地块风险管控。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确保安全利用。加快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设施建设。严格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深化建筑垃圾规范管理,持续打击违规运输消纳行为,有效提升建筑垃圾再利用水平。

  (四)推进首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构建首都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工作方案;建立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出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调整优化生态涵养区考评指标体系。完善法规体系,配合制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建筑绿色发展立法前期工作,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监管体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组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出台实施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规定实施办法。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在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和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努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以上报告了2019年全市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和上年审议意见处理情况。2020年,全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