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 会议文件

关于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0-06-09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0年3月26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 蒋力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情况。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精神,2018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四经普)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坚持首善标准,圆满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务。我市普查数据质量居全国前列。

  一、普查工作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政府行为,确保普查对象应登尽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将四经普列入2019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并由市政府督查室开展督查。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各区领导深入普查一线督促指导,推进普查工作开展。经过清查登记,全市共有107.9万个单位、32.1万户个体经营户如期申报了普查资料。

  二是突出手段创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针对市场主体大幅增加、经营方式日趋灵活等特点,市经普办在严格执行国家普查方案的前提下,坚持以服务基层为出发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减轻普查对象填报负担和基层机构工作难度,确保了全市普查数据质量。

  三是突出北京特色,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进程。按照市政府“满足国家要求、体现北京特色、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国家普查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5张普查表,300余个指标,全面摸清我市二、三产业的底数,准确反映首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

  四是突出成果转化,切实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全面完善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库、统计单位名录库,积极推进普查数据的共享共用;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利用普查初步成果提前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百姓生活。

  二、主要数据情况

  普查结果显示,5年来全市经济呈现出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日趋合理等特征。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从单位数量看,2018年末全市二、三产业各类单位107.9万个(其中,法人单位98.9万个),比三经普增长50.7%。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6.1万个,比三经普增长16.9%;第三产业法人单位92.8万个,比三经普增长60.3%。

  从资产总量看,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211.96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73.6%。其中,第二产业8.69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69.1%;第三产业203.27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73.8%。

  从负债情况看,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53.2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61.9%。其中,第二产业4.73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62.8%;第三产业148.47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61.9%。

  从营业收入看,全市二、三产业营业收入18.31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34%。其中,第二产业3.85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28.1%;第三产业14.46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35.6%。

  从从业人员看,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61.1万人,比三经普增长22.5%。其中,第二产业203.6万人,比三经普下降6%;第三产业1157.5万人,比三经普增长29.4%。

  根据普查数据核算,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修订数为33106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27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加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477亿元,减少1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8亿元,增加2955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0.4:16.5:83.1。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由三经普的8.2:91.8调整为6.1:93.9;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三经普的22:78调整为21:79;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三经普的19.5:80.5调整为15:85。

  制造业占比下降、质量提升。全市制造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占全部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6和5.4个百分点;资产总量和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2和1.4个百分点。人均资产总量由三经普的128.7万元/人提升到275.9万元/人,人均营业收入由105.1万元/人提升到175.7万元/人。

  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优势地位更加明显。从资产总量看,位列前5位的行业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5个行业资产总量189.58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71.3%,占全市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9.4%。从营业收入看,位列前5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5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12.59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34.4%,占全市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8.8%。

  (三)空间布局日趋合理

  核心区首都功能特征明显。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单位数9万个、资产总量153.8万亿元、营业收入4.7万亿元、从业人员219.8万人,占全市比重分别为9.1%、72.6%、25.7%和16.1%。核心区资产总量占比前3位的行业是:金融业(8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营业收入占比前3位的行业是:金融业(40.1%),批发和零售业(2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8%)。

  其他中心城区保持多元发展格局。其他中心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单位数49.3万个、资产总量41.19万亿元、营业收入8.95万亿元、从业人员719.8万人,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9.8%、19.4%、48.9%和52.9%。本区域资产总量占比前5位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4%),金融业(24.3%),房地产业(12.2%),批发和零售业(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4%);营业收入占比前5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7%),建筑业(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7%)。

  远郊区发展势头强劲。远郊区单位数40.6万个,比三经普增长105.1%,占比比三经普提高9.7个百分点;资产总量13.09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124.2%,占比比三经普提高1.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4.58万亿元,比三经普增长64.1%,占比比三经普提高4.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413.2万人,比三经普增长32%,占比比三经普提高2.2个百分点。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

  根据国务院经普办的统一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下阶段,将着力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加速成果转化,做好资料开发及总结

  我市将及时发布普查公报,同时聚焦新情况、新变化做好数据解读,更好宣传首都经济发展新成就。加强资料开发,各部门、各区充分利用普查数据,围绕首都发展需要,对普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推进数据共享,为科学制定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做好总结表彰。

  (二)巩固普查成果,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针对普查新增量,认真开展分析研究,完善我市“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统计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统计调查单位管理,实现应统尽统,确保全市统计数据质量。

  (三)以普查为契机,优化统计制度方法

  推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紧贴需求、优化设计,为市委、市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