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 > 会议文件

关于《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日期:2023-11-29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2023年1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王爱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主任会议的委托,作关于《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的说明。

  一、立法必要性

  (一)作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地人大协同作出决定,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作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是落实三地党委决策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实践需要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地及时研究部署,把各项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谋划思考、推动落实;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统筹部署三地共同推进的协同发展重点工作,其中就共同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明确了主要任务。三地人大协同作出决定,明确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基本要求,对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作出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党委部署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三)作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是固化协同创新工作经验、引领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区域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还需整体统筹布局,创新资源共享、要素协同等机制还需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有待优化。三地人大协同作出决定,固化已有的成功经验,明确工作方向和措施,有利于增强三地协同创新工作的协同性,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注入更多法治动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起草过程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迅速研究落实方案,报常委会党组同意并报市委,将决定作为2023年立法协同项目,共同组织起草,当年同步通过、同步实施。三地人大法制、教科文卫工作机构会同政府科技、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系统梳理重点难点问题,在三地联合开展系列调研,实地了解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机构、科技园区、代表性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立法工作专班起草了决定草案统一文本,征求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有关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法治建设顾问的意见建议,多次共同研究修改,形成了决定草案。

  2023年9月26日,京津冀人大立法协同工作机制第十次会议在天津市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决定草案(会议情况已书面报市委)。11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主任会议对决定草案进行了讨论,决定以主任会议名义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主要内容

  决定草案共二十条,包括五个部分:

  (一)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决定草案规定,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导语、第一条、第二条)

  (二)明确支持北京“新两翼”、唱好京津“双城记”

  决定草案规定,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应当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区域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推动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推动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向雄安新区转移,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发挥河北省环京津的地缘优势,促进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坚持北京市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市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结合,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

  (三)明确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

  决定草案规定,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建立协调机制解决协同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相关工作,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具体任务落实。围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合作;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围绕前沿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

  (四)明确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推动人才、资金和数据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决定草案规定,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应当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支持共建园区建设;协同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加强高等学校联盟建设,深化职业院校合作,推动三地人才联合培养;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提升服务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效能。(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五)明确促进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措施

  决定草案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地方标准时,涉及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共性需求的,应当加强沟通与协作;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探索与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专题会商和联动工作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加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资质互认、区域通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决定(草案)》已印发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