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声音

赵春燕代表:与百家企业沟通问需求

日期:2023-01-20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原标题:赵春燕代表:与百家企业沟通问需求

  会议间隙,记者去代表驻地拜访赵春燕,她正伏案整理自己的建议,桌上放着厚厚一摞北京文创产业的资料。

  赵春燕是今年的新任市人大代表,也是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管理的首创郎园是北京文创领域一块金字招牌,在全市有Vintage、Station、Park三大文创园以及BOM嘻番里商场,大量数字文化类企业入驻园区。

  “我做文创园很多年了,越发感受到,土地的最大价值在于孕育产业、孕育税收,而不是跟产业脱钩,去单纯地做房东、收租金。”赵春燕道出了她的体会:文创园应该是“产业+内容+消费”的三方融合,产业必不可少。

  上会之前,赵春燕曾与上百家数字文化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摸痛点、问需求。很多企业负责人反映,希望政府层面能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和空间的规划,链条上的各企业才能进一步互动和赋能。

  “北京的文化产业体量很大,文创园多点开花,社会效益强。我们列出了一张全国数字文化龙头企业的分布图,发现40%都在北京。”赵春燕拿出了一张北京市地图,上面的一个红点就代表一个龙头数字文化企业。“但是我们也能看出,红点大多沿着交通流线分布,多为企业自发选址,缺乏统一规划,聚集效应不明显。”

  深耕文化行业多年,赵春燕深知产业聚集的深远意义:如果每个园区、企业单打独斗,会导致同质化;若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能相互赋能,自然事半功倍。

  应加强顶层设计,科技和文化更加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中,最重要的是优质文化内容,‘卡脖子’的是科学技术。只有科技和文化一盘棋,人才与技术资源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赵春燕建议,应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技术链条及龙头企业进行专项研究,做产业链条的补链和强链规划。同时,根据产业空间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布局,发挥各区优势,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何留住数字文化领域的人才,也是赵春燕关注的话题。在此前的走访中,很多影视企业的负责人向她吐槽人才流失问题,因为技术相通但薪资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电影后期制作人才被游戏公司挖走。“除了薪资,很多人才没有职称通道。”赵春燕建议,应用好现有人才政策,对数字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关键创作人才、技术人才有一定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