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 > 数字经济立法

北京同日表决通过三部条例 涉及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和节约用水

日期:2022-11-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11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北京市节水条例》三部条例。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共九章五十八条,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安全等方面,明确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保障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支持建设新一代高速固定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网络基础设施,形成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安全可控的网络服务体系。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区和商业楼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项目组成员李振宁表示,这是新兴领域立法的一部重要的法规。条例的立法贯彻民主立法的理念,既征求了代表委员的意见,也向社会企业主体和民众征求意见。条例涉及多部上位法,如《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同时在商业法的框架之下寻求地方的特色规定,通过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三要素,以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出发,在新兴领域、前沿领域、重点领域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数字无障碍化等措施,来体现北京特色。
  《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聚焦民生保障突出首都特点
  《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聚焦民生保障和突出首都特点,明确了北京城市更新5大类、12项更新内容,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是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与老百姓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紧密相关,也为在减量发展形势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破解现实难题提供顶层设计。条例共七章五十九条,总结实践经验,明确北京城市更新包括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区域综合类等5大类、12项更新内容;明确实行“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等基本原则;明确先治理后更新、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强既有建筑安全管理、严格城市风貌管控等9项基本要求,也回应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普遍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法规一处干部黄襄南表示,条例规定,老旧住宅楼房加装电梯的,应当依法由业主表决确定,业主可以依法确定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条例还规定,政府可以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作出上述规定的立法目的,一方面在于依据民法典,在费用、收益等事项上引导业主自治,另一方面,针对群众关心的费用承担问题,现阶段北京市对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电梯已有明确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条例通过后,该政策还将继续执行。
  《北京市节水条例》立法保障首都水安全
  《北京市节水条例》通过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取供用排”全过程节水,推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力保障首都水安全,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北京属于资源型极度缺水地区。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全市年人均水资源量虽然从100立方米左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仍远低于联合国认定的年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为积极应对水资源紧缺现状,北京亟须完善节水方面的法规制度。这次节水立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采取“立一修一”的方式,不但制定了《北京市节水条例》,还同步修改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进行制度设计。不重复照搬上位法,重在针对首都超大城市实际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法规处副处长卢中华表示,起草过程中,聚焦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行业节水、再生水利用、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等重点问题,开展了系列调查研究。在审议阶段,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代表和基层群众提出了7500多条意见建议,对于这些来自基层的金点子和节水的小妙招,认真梳理研究,分为直接吸纳、推进研究,还有纳入配套政策规范来加以解决。
  节水工作不是水务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北京市节水条例》不但理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管理、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还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进一步健全了节水考核评价制度。《北京市节水条例》提出,要制定北京全市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北京市水务等部门要每五年组织制定全市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指标,明确水资源配置总量、水源构成、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和河湖生态用水配置量等指标。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张欣欣表示,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强化了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也规定了要建立水资源储备制度,通过生态补水、水源置换及海绵城市建设,涵养地下水水源,扩大水的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