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代表三问“家庭医生”

  原标题:服务内容都有啥?诊疗能力怎么样?如何解决人才匮乏?人大代表三问“家庭医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审议现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成为不少市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带着代表们的关注点和疑问,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本市医疗领域“强基层”的最新计划。

  【一问】

  如何“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感觉有的社区医院可能是人员不足,能提供的服务还不多,主要是一些用药电话咨询什么的。”丰台团的小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丰台区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党委书记高淑芹建议,社区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还应该再丰富一些。

  马上就访

  将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家医服务包”

  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本市社区医疗机构将针对不同的签约人群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要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本市提供的家医服务包主要分两种:基本签约服务包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其中基本签约服务包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全科预约诊疗、预约转诊、长处方服务、用药指导、巡诊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等。另一种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则是结合辖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和疾病恢复期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的个性化打包服务。

  【二问】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咋提升?

  “和大医院相比,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医疗水平弱了一些。尤其在远郊区,村医非常稀缺,人才结构堪忧。”密云团的市人大代表王涛表示,让老百姓接受“大病上医院,小病进社区”的观念,前提必须是对社区医生的诊疗能力满意。

  马上就访

  本市将建常态化社区卫生岗位练兵机制

  截至目前,本市已经拥有了一支包括1267名社区卫生业务骨干、103名社区健康管理专家、26名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在内的优秀人才梯队。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本市将在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能力上下功夫。其中包括: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居家医疗卫生服务技能和全科医生儿科技能培训,提高基层为老年人和儿童服务的能力。此外,本市还将通过社区卫生专业技术实训室,建立常态化社区卫生岗位练兵机制。

  【三问】

  全科医生团队如何招揽人才?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后,肯定要涉及到一个医生管理多少人口。”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欣艳表示,随着大量病人下沉到社区,社区医疗机构成了三级诊疗的网底,可现在的社区全科医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马上就访

  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将设专项补贴

  早在去年,本市就落实了全市社区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上浮20%的新政。今年,激励政策再度发力。

  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将加大财政向全科等紧缺专业的倾斜,提高保障水平,在现有人均7.7万元/年的经费投入基础上,额外给予紧缺专业住院医师每年1.2万元补助,并对全科住院医师在社区实践基地培训期间的绩效工资给予专项补助,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0元。(刘欢)


相关信息:

主办: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承办:首都之窗运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