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专家带着大家“云逛”紫禁城,鉴古赏幽;胡同居民在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讲述胡同往事……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70项活动,带市民领略文...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三)具有地域特色且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公认的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在立法各个阶段,参与人都非常广泛,包括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专家学者、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等。”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王德林介绍,非遗条例制定过程中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两次征求了700多市人大代表的意见。比如,通过三级代表联系机制,有267位市人大代表、1000多位区和乡镇人大代表、400多位群众代表共提出意见建议912条。 【详细】
十五届人代会二次会议期间,众多代表就“条例(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普遍认为条例占位高远、亮点纷呈、特色鲜明。与此同时代表们还期待条例“落地生花”,有更详细的实施细则。“北京将加紧制定出台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及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与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专题管理办法。” 【详细】
非遗传承面临着“招不来、留不住、传不下”的问题,特别是有些非遗项目存在人亡艺绝、后继乏人的困境,北京市非遗条例将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庞微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时表示,要以传承人群的中青年骨干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强传承人群梯队建设,实施国家和北京市两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展规模大、层次高、专业性强的培训。 【详细】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副主任傅雁南说,条例出台后,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带头守法、严格执法。傅雁南表示,按照条例要求,市区两级政府要履行主导责任,把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当作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大事来抓,尽快落实各项制度安排,在人、财、物和场地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积极履行主管责任,在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统筹谋划非遗工作,贯彻落实保障措施,组织制定并监督检查保护规划。 【详细】
“西城区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非遗大区。”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介绍说,“西城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非遗剧院建设。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非遗项目在大栅栏、琉璃厂、天桥、什刹海等传统风貌保护区建设一批非遗展示、传习所,提升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孙劲松表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