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永定河保护条例(草案)》提请一审 统筹资源加强永定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池梦蕊)9月24日,《北京市永定河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一审。
《条例(草案)》共九章七十条,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文化保护传承、区域协同与流域协作、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草案)》提出,完善永定河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提出永定河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流域管理总体要求。北京市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海河流域管理机构的统筹指导下,加强与上下游地区协作,协同落实全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要求。北京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永定河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健全永定河保护治理机制,推动多元化主体参与流域统一治理。
《条例(草案)》提出,建立健全规划和管控制度,充分发挥规划对永定河保护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将永定河保护工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水资源、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相关专项规划。细化相关国土空间规划、水域空间管控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的编制要求。同时,提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滨水空间建设等要求。
在健全防洪安全制度方面,《条例(草案)》完善永定河防洪减灾体系,固化北京市洪水防御经验,提高防汛抗洪和应急抢险救灾能力。提出了防洪工作总体要求。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强化涉河工程建设管控要求。规定永定河流域禁止行为。山区防洪要求,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制度,提高山区防洪减灾能力。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提出汛前及汛期准备工作、防汛调度、防汛避险人员转移等要求。同时,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专门规定。
《条例(草案)》提出,强化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定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加强官厅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定通过建设库滨带等措施,改善水库水质。规定定期调查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要求。完善流域水网建设和水资源调蓄配置要求,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加强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此外还规定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措施。
《条例(草案)》完善了永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总体要求。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加强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水生态监测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和禁渔要求。
《条例(草案)》提出,加强永定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永定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规定永定河文化资源调查、水文化遗产保护、红色文化保护等相关措施。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加强永定河流域文化展示,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促进永定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农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滨水空间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在强化流域上下游地区协同联动方面,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协同性,提升流域系统治理效能。加强上下游地区政府跨区域沟通协作,规定了政策制定、防洪、生态补水、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协同措施。完善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处理措施,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生态用水流域协同保障机制,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流域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推动执法与司法协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海河流域管理机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永定河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