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回首2024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综述

日期:2024-11-19 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文/本刊 薛睿杰

  7月24日至26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共安排12项议题。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调结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经验和启示,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把握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积极稳妥做好地方立法等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有效的民主法治保障。

  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安排专题询问;关于本市2023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23年市级决算;关于本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本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提请审议批准本市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并作出决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城市更新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审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会议还决定人事任免事项。

  以首善标准推动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立足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紧扣全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目标要求,会议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聚焦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部署,大家在审议中关村分园改革提升报告时指出,中关村各分园建设一头连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一头连着各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要坚持系统集成和守正创新工作理念,推动系统完善各分园发展战略,推动各分园形成齐心协力、“攥指成拳”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强国战略实施进一步贡献北京力量。要坚持以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和分区控制性详规为指引,推动各园区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锚定2025年北京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在强化基础研究、产业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生态、服务新型举国体制方面,探索总结更多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举措,以人为本,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强化科技伦理治理,确保科技创新始终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方向。

  聚焦全会“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部署,大家建议,落实好非遗法律法规关于加强非遗分类保护制度举措,推动非遗挖掘展示和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着眼于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考证和挖掘非遗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情感寄托、理念追求和民间故事。总结在重大赛会等期间,通过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以及通过非遗展示促进中轴线文化申遗保护工作有关做法,促进非遗集中展示场所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工作。

  以创新举措推动完善动物防疫治理体系

  会议贯彻全会有关“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等要求,以“废旧立新”的方式,审议通过了本市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推动完善动物防疫治理体制机制。这项立法的社会共识度高,由三次审议变为两次审议后表决通过。

  这项立法突出体现了地方性法规的补充性实施性探索性作用。聚焦社会关注的流浪动物防疫和救助等难题,结合上位法有关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动物防疫的原则性规定进行了补充细化。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将上位法规定细化为街道、乡镇可以组织专业动物医院、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提供流浪动物防疫、救助等专业服务,还规定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条件的社会力量,可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这些创新规定对于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起到示范作用。

  在立法调研和会议审议时,大家建议完善正面引导机制。在涉犬案件处理时不将处罚数量和处罚额度作为考核指标,而要将化解涉犬矛盾数量、加强普法宣传、帮助引导群众特别是生活不便的老年人办理犬证和开展动物防疫数量作为考核指标,以正面引导的考核机制,推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以系统观念推动城市更新工作

  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韧性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韧性城市建设提出要求。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城市更新条例执法检查中,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系统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1月在本市考察“23·7”特大暴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在执法检查和审议检查报告时,大家建议深入贯彻全会关于“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要求,把握城市更新任务的优先序,把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韧性城市建设放在更突出位置。比如在城市及小区公共设备设施更新中考虑防震减灾的需要,明确道路两侧路灯路牌和电线电缆等安全设置标准。统筹地上和地下,借鉴各国相关防灾救灾经验,提升高架桥、地下隧道交通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的可靠性。

  以前瞻思维推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会议着眼全会关于“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部署和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目标,结合8644位代表会前调研情况,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对本市以首善标准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围绕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在会前调研和会议审议中,有的代表建议,借鉴药品集中采购经验,以及本市依托“基本医保”集中采购“普惠健康保”商业保险的探索,探索集中采购商保,不断提高报销能力。针对大病救助缺乏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的情况,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兜底职能和监管责任,探索搭建医保、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为成员单位的大病救助联合体,群策群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政府和社会既有资金力量确保每位患者不会由于经济原因看不好病。

  在今年的审计监督工作中,市人民政府首次开展审计整改约谈工作,常务副市长对11个整改不力单位集中约谈。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后续跟踪监督工作,首次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存量问题“起底清零”,确保了财政资金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