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人大代表邢卫兵:以未雨绸缪理念 守护乡村安宁
邢卫兵: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委书记、村主任
“把事情做在前边”,是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委书记邢卫兵的做事理念。邢卫兵平日里带领村民做足应急预案,在特大暴雨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也是凭着这个理念,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他呼吁增加乡村医生数量、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要提前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村子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
防汛救灾 护人身财产安全
“2023年7月31日的上午10点51分,村子断电了,网也没有了。洪水很快把路也阻断了,我们完全失去了跟外界的联系。”2023年的那场特大暴雨,邢卫兵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作为炭厂村的村党委书记,邢卫兵优先要保证的是村民的人身安全。7月30日大雨还没来时,他就安排住在低洼处的几户村民先行转移。“我们有个村委家地势比较高,群众优先往他家去。他家住不下人了,就往其他党员户家里去,还有村子的文化中心、村委会办公室可以用。”
7月31日,大雨倾盆而至。包括邢卫兵在内,负责每片区域的巡视员都严阵以待,对讲机里沟通的声音几乎就没有停过。
“书记!李金平家的院子塌方了!”听到巡视员的报告,邢卫兵马上带着一支队伍赶到了现场。受灾村民李金平已经七十多岁,腿脚不方便,她和十几岁的小孙子都被困在了家里。塌下来的渣土,也给地势稍低的另一户人家带来了危险。
看清现场情况后,邢卫兵当机立断,先是和另一名支委进入到李金平的家中,把被困的两人接了出来,同时让别人去通知有危险的另一户人家,之后由包村干部把几个村民全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书记,村口的水巨涨!”“书记,村西也有一股水进村了”……邢卫兵在村子里奔波不停,处理着各种突发情况。路过一处停车场时,他发现水已经马上要漫过来了,而这里居然还停着一辆车。联系车主已经来不及,邢卫兵只能和别的村民一起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到了地势高一点的地方。这时回头再一看,停车场已经完全被水淹没。
“31日一整天,我们几乎就没歇过,一直忙到了夜里。”虽然炭厂村整体受灾很严重,但在邢卫兵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之下,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预案充足 把事情做在前边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8月1日见雨势变小,邢卫兵马上带领村民们开展了自救,去清理碎石、树木、淤泥,修复受损的道路。“我们的村民都太好了,只要是身体条件允许的,都主动投入到了救灾工作当中。”
不到3天时间,村口被雨水冲毁的道路被初步打通。此时妙峰山镇政府也建起了一个临时信号塔,邢卫兵和镇政府取得联系之后,协调来了一台发电车和很多液化气罐,村里供电和供气问题都解决了。有了发电车,村子的供水系统也得以再次运转。至此,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到了保障。
这次暴雨,不仅损毁了村集体的一些厂房和村内的一些基础设施,也给村子共同修建的神泉峡景区带来了重创。神泉峡是村集体旅游产业,景区的收入是村子的一大经济支柱。尽快把景区修好,成了压在邢卫兵心头的一件大事。
2023年炭厂村遭遇暴雨灾害后,邢卫兵在现场指挥抢修道路
“之后有一个半月吧, 我要么是到景区的施工现场监督,要么是在村里解决各种问题,晚上就睡在村委会。”经过不懈的努力,2023年11月底,村子和外界连通的道路重新恢复。2024年1月18日,神泉峡景区恢复开放,炭厂村的民俗旅游产业也重新走上了正轨。
“事后我问村里辈分最大的老人,之前有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雨,老人说他这一辈子都没见过。”面对如此罕见的暴雨,想要尽可能降低村子受到的损失,光靠临时布置是做不到的。邢卫兵表示,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村子都会做好充足的应急预案,该怎么预警、怎么转移村民、巡视员之间如何沟通等等都会提前安排并演练好。“我们的对讲机数量备得很足,电量也保持在饱和的状态。这次村子因为暴雨断电断网之后,这些对讲机派上了大用场。”
在邢卫兵看来,“把事情做在前边”的理念,不光是用在应对汛情,在自己身为人大代表和村党委书记的工作中也是一样的。“我之前带到人代会上的建议,有呼吁增加乡村医生数量的,有呼吁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这些建议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考察和调研。平时在村子里工作,也不能光等着村民来反映问题,要提前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村子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