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妮(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今年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顺义团李冬妮代表说,一般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指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在过去一年履职中,李冬妮代表持续关注首都科技、教育、人才事业发展,此次带来多项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代表建议,涉及到人工智能、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等方面。
人工智能属于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在政府的报告中多处提及。“建议在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监管、布局人工智能赛道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李冬妮代表说,“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人工智能科研活动和科技企业最为集中。我国参数规模10亿以上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和高校院所达254家,其中北京有122家,体现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李冬妮代表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数据和隐私安全问题,同时大模型人工智能训练和研发耗能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注重相关制度的完善。“比如,ChatGPT每训练一次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上百个家庭一年供电。”在建议中,李冬妮还就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待成熟完善、部分研究和应用存在同质化倾向、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举措,李冬妮代表在相关建议中提出,“面向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李冬妮建议,新型研发机构要新在评价机制。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各研发机构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开展分类建设与评价。新在服务“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机制和政策,发挥链接政府、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作用,将各类科技力量凝聚到科技事业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在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制度建设,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吸引与保障机制。
李冬妮代表在谈到教育工作时表示,“教育不应当是淘汰和筛选的过程。”针对“内卷”和过度竞争问题,李冬妮代表认为,既要从主观上帮助青少年缓解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也要关注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辅导和疏导,“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同时,李冬妮代表认为,”深刻思考如何推动完善教育制度、学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保障制度,让孩子们以及所有人们,不论学习成绩和学历学业,都能殊途同归,都有一个稳定有预期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