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代表声音

董朝晖代表: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但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日期:2023-01-17 来源:新京报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原标题:市人大代表董朝晖: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但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1月16日,参加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位代表分代表团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报告中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海淀团的市人大代表董朝晖对报告提到的“着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机制”等方面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董朝晖提出,北京医疗资源丰富,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护士数超过了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W020230117350003012335.jpg

市人大代表董朝晖。记者 王飞 摄

  完善分级诊疗机制,解决医疗资源效率不平衡问题
  “北京医疗资源丰富,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士数超过了新加坡、韩国。”董朝晖说,这样丰富的医疗资源,从分布和效率看,还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董朝晖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在近期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离“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些发达国家,70%的诊疗服务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
  “老百姓在基层医疗机构分散看病,就医方便,也便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董朝晖说,尤其是在疫情中,集中看病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交通不方便,医疗机构的承受能力也遇到挑战。
  董朝晖认为,北京需要盘活基层资源。“总体看,近年来经过基层标准化改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效率有明显改善。但门诊部、诊所、卫生室等发展滞后,效率仍不高。”董朝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为盘活基层医疗资源指明了方向。
  基层医疗机构不用做得五脏俱全,可以共享诊疗中心
  对于如何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机制,董朝晖建议卫生政策与医保政策协同推进,包括:建立深度联合的医联体、引入社会资本、强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医保支持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
  董朝晖说,建立医联体就是让大医院带着小医院发展,大医院向小医院输出技术、品牌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机会。“老百姓到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它是和知名大医院合作的,对这个中心的信任也会大大提高。”董朝晖说。
  对于加强标准化建设,董朝晖提出,加强标准化建设,就是提高基层诊疗水平,让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方式、检验方式、用药方式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模式,并与大医院接轨。
  董朝晖还提出,未来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共享诊疗中心,检验、“拍片”这些服务都可以在共享的诊疗中心完成,基层不用做得五脏俱全。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发挥其优势,向“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