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活动专题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活动专题报道

面包屑导航小图标 首页 > 重要发布 > 专题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活动专题报道 > 北京团动态

北京团代表伊彤: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

日期:2024-03-06 来源:“北京人大”微信公众号
【字号: 收藏收藏 打印打印

640 (1).jpg

伊彤

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伊彤非常关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问题。伊彤说,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发展、国际开放创新、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据中国科协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近4000万,占比超过45%。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激励广大妇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

  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的政策举措。2021年,全国妇联、科技部等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之后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支持女性投身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女科技工作者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环境不断优化,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伊彤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更需要激发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但还需以更大力度、更细化的措施给予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多助力。

  伊彤通过过去一年的调研发现,尽管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破解。

  她指出,在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价体系中,各级学术委员会、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女性的比例往往偏低,女性科技领军人才仍相对匮乏。女性参与管理和决策是衡量女性地位和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男性相比,在科技管理决策层面,女性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女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潜力和活力仍有待充分挖掘和释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女科技工作者的事业发展黄金期与育儿期重叠,由此引发家庭事业难以平衡、生活存在后顾之忧、女性决策话语权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女性科研人员“中途下车”,被有关学者称为“管道泄漏”效应,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放弃科研职业,在科学等级制度的每个层次上,女性的流失率都高于男性。

  伊彤建议,相关部门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补足“发展之需”,搭建“用武之地”,化解“后顾之忧”。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在国家科研项目、人才评选及奖励评选等方面,明确入选者中的女性比例。出台管理规定,明确科研机构领导班子中女性所占比例,并引导用人单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充分考虑女性特点,“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制定为女性配偶设立育儿假政策(丈夫的育儿假不允许转给妻子),借鉴欧美做法,分担女性在这一阶段的重担。加强面向年轻父母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1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试点、双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服务、企事业单位哺乳室建设等,帮助女科技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