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网讯 为进一步做好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立法、乡村产业发展议案督办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等工作,8月5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主任金树东带队,赴昌平区开展了融合式调研并座谈交流。部分市、区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团队,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城建环保等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司法、生态环境、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及昌平区人大、政府、乡镇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分两路调研,一条线路围绕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
和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主题,实地察看了先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祥云兴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昌辛恒丰农业园;另一条线路侧重乡村产业发展、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先后察看了解了北京园霖昌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平区种子管理站、北京圣泉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边看边听,现场边问边答的方式,对各类涉农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发展状况、矛盾困难、需求期望有了较全面掌握,对推进生态涵养区立法、乡村产业发展议案督办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
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昌平区政府关于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立法的具体建议和乡村产业发展及低收入村、户情况的汇报,区政府相关委办局和人大代表对生态涵养区立法、乡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金树东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昌平区的建设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强调,生态涵养区立法工作,要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认真学习领会蔡奇书记最近系列调研成果和讲话精神,并运用到生态涵养区立法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山”理论,确保“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理念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梳理研究当前发展遇到的矛盾问题,既要将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也要确保所立之法能够化解难题,推动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要明确乡村产业、乡村产业体系、都市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内涵和特点,深化“村地区管、农地农用”规定认识,总结大棚整治经验教训,以设施农业、点状供地为关键,吃透用足现有政策,合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要重点关注线下户、边缘户、返低户的收支情况,认真评估“六个一批”帮扶措施成效,总结帮扶经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推动从单纯的“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帮扶”转变。(农村办公室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