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网讯 7月1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赴北京农学院调研,就如何参与首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做好涉农地方性法规委托评估工作等进行了沟通。
在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北京农学院王慧敏校长的陪同下,农村办公室金树东主任一行参观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与部分教师、专家、代表就食品安全检测、乡村规划编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上,观看了学校概况专题片。北京农学院介绍了聚集优势学科资源,围绕资源环境、生态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村区域发展等4个特色研究方向,服务首都农林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介绍了校地党支部“双百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建设农业发展智库、培训农村基层人才等工作情况。该校文法学院负责同志汇报了受委托开展24部现行涉农地方性法规全面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慧敏校长表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学院将与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参与涉农立法监督等工作,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学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这次受委托开展涉农地方性法规全面评估,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希望农村办公室加强指导,切实提高评估质量。
农村办公室主任金树东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农学院为首都三农战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发展速度快,变化非常明显。此次调研很受教育和启发。第一,乡村振兴不是点的振兴,而是面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包括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五大振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北京农学院服务首都乡村振兴,思路明晰,工作扎实,涵盖了五大振兴的方方面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北京乡村振兴方面的战略研究力度,努力树立服务首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第二,开展现行涉农地方性法规的全面评估,是适应乡村振兴制度建设要求开展的一项探索性工作。关键是立足北京的实际,研究法规的立、改、废、释。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地方立法不在多、不在长,而重在把握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希望委托评估工作组深入基层调研,立足实践提出有价值的评估意见。第三,北京农学院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力量,希望今后加强合作,共同为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研提建设性意见,共同为首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农村办公室法规处)